风情吃喝的讲究凡人日记

寻味之举--蕉蕾

2017-02-23  本文已影响177人  添一抹岚
蕉蕾

文/添一抹岚

星期天早上,心血来潮地,我突然想要做一道清炒蕉蕾,来个简单的寻味之举。

其实很多看似突然的做法或想法,必定是有某人或某物总不时地让你想起某件事情,久而久这,它便仿忽成了你的未了心愿。突然一天,水到渠成地,你便行动起来,看似突兀,但却是有迹可循的。

我的屋旁,长了一排挺拔苍翠的芭蕉树,一溪之隔。每天每天,或临栏一站,或进进出出,满眼都是一树树的青绿。除了青绿,还有一个个暗红的蕉蕾,它们就拖在那一大串浅绿蕉子的身后,算得上是万绿丛中一点红。

每每闲来无事,我和先生,一个倚门,一个凭栏,随意聊着。满眼芭蕉摇弋生姿,我们的话题不惊觉间又与之扯上关系。先生说看着那拖在成串蕉子后面的蕉蕾,他总想把它割下来。说蕉蕾会攫取本属于蕉子的养分,使得蕉子营养不良。

关于蕉蕾这个话题,我们已经讨论过好几次。这次,我依旧点头,表示赞同。先生继续阐述着,说不仅如此,蕉蕾其实可以作菜蔬,大概现在人们饮食上丰富得很,早已忽视了它。

说起蕉蕾作菜蔬,我还真的吃过几次清炒蕉蕾。我奶奶,知道如何祛蕉蕾的苦涩味道,经她手炮制过的蕉蕾,吃起来一点不涩,还别有一番滋味。

割蕉蕾,得去山旮旯里。奶奶捎上斩镰,背着竹篙,串了竹篾,领着我,一老一嫩,一前一后,往山旮旯里走。走了有些时候,终于到了一丛绿影婆娑的芭蕉树旁。

我盯着芭蕉树上那串饱满的蕉子,心中思忖,估计着奶奶是来砍芭蕉树取蕉子,暗喜又能吃上蕉子。

奶奶却没砍芭蕉树,只是用竹篾把斩镰严实地绑在竹篙上,找准站脚的位置,举起竹篙,把斩镰咬定蕉蕾,用力一拉,蕉蕾应声而下。奶奶绕着芭蕉丛走了一圈,目光再次锁定一个暗红的蕉蕾,同样的动作,又一个蕉蕾收入囊中。

奶奶唤我归家,我正郁闷于此行只是割了两个蕉蕾便作罢,极不情愿地在田埂上扭捏着。奶奶问我为何,我如实说。奶奶便笑着说蕉蕾比蕉子更好吃,不信,跟我回家就知道。

奶奶这话扯起我的好奇心,不就一个蕉蕾,还能成什么好吃的。我便跟在奶奶背后,往家走。

回家后和一群孩子疯玩,倒也不记得蕉蕾这回事。三两天后,吃饭时,桌面上摆了一碟没见过的菜蔬。没等我开口,奶奶便将它夹到我碗里,说让我尝尝这个,定比蕉子好吃。我细细嚼了几下,还别说,味道真不错。

奶奶问我味道如何,我囫囵着饭菜,点点头。奶奶夹了一把放进口中,边嚼边说这就是蕉蕾,做了一道菜,喜欢就多吃。我嗯了一声,往奶奶碗里夹了些蕉蕾,自己碗里也添些。

那顿饭吃得颇为有滋有味。之后,又吃了几次清炒蕉蕾。后来,我们跟奶奶分家了,不再一屋住,不再一灶煮,也就没再吃过蕉蕾。

上个星期,先生休息在家,晚饭时收看平时爱看的美食节目,刚好介绍的是用蕉蕾作材料,教大家做蕉蕾粥。我们惊讶于还有人物尽其用,于是饶有兴致地看着。接着,也就有了我貌似心血来潮的行动,砍蕉蕾,做道菜。

我俩通力合作,在屋旁的芭蕉树上砍来蕉蕾。我凭着模糊的记忆,去了蕉蕾暗红的外壳,只留米黄的。蕉蕾上的花朵也留着,不过得去了那一根如火柴般的花心。

记忆中奶奶似乎是用开水将它煮熟,去涩味,再泡清水,就能煮来吃。

我便依着丝丝模糊记忆,炮制着,希望能吃上风味十足的清炒蕉蕾。

第二天,我沥起蕉蕾,将它又洗了一遍,投入到热油爆香的锅中,翻炒起来。过程中,我捻起一些蕉蕾尝了尝,怎么还有很重的涩味。我让先生也一尝,他皱着眉说,还是苦涩,倒了吧,做不成了。

这次的寻味,还是以失败告终。随后我给母亲打了电话,问她是否记得如何祛除蕉蕾的涩味。母亲好奇我怎会问及这些,说她也不知详细制作,老去的奶奶倒是知道。

无奈,我只得向标榜世上无难事的度娘发问。功夫不负有心人,也真就让我找到了关于去除蕉蕾涩味的方法。

待哪天,我又一次心血来潮时,再割下一个蕉蕾……或许,我的寻味之举能画上圆满句号。



各位好,我是添一抹岚,一对龙凤胎的妈,带娃做家务之外时间略有盈余。偶遇简书,十年前的梦想,翩跹而归。2017,坚持350篇更新,希望各位看官关注并监督,更愿我们共同进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