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最精锐的河北国防军为何会在巨鹿败于项羽?真相简直让你不敢
一
巨鹿之战是《史记》中最重要的战役之一,此战决定着大秦帝国生死存亡的走向。巨鹿之战也是司马迁笔下描写得最为精彩的战役,司马迁动情地写到:“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馀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在司马迁的妙笔生花之下成为了一代战神,大秦帝国倘若没有遭遇巨鹿之败,也决计不会迅速亡国。不过,我在对《史记》进行文本细读与反复推敲后才发现,仅凭项羽带领的楚军及各路诸侯军根本就不可能击败由王离统帅的河北边军与章邯统帅的刑徒军所组成的大秦联军,尤其是很难击败王离统帅的大秦正规军。秦军之所以在巨鹿战败,王离之所以被被俘,河北边军之所以被灭,完全是因为章邯故意挖了一个大坑,诱导王离与河北边军往坑里跳。河北边军表面上是被项羽所灭,实际上是被章邯故意坑害死的。
为什么说项羽带领的楚军及各路诸侯军根本不可能击败由王离统帅的河北边军与章邯统帅的刑徒军所组成的大秦联军?我们把这两支部队拆开分别解析一下。
(一)王离的河北边军。河北边军是大秦帝国的正规军,里面的士兵与将领都曾参加过灭六国的战役及对匈奴作战。河北边军最早的统帅是蒙恬,《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到:“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过后因为蒙恬被害,军队的统帅变成了王离,《资治通鉴·卷七》记载到:“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立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扶苏,数以不能辟地立功,士卒多耗,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日夜怨望不得罢归为太子,将军恬不矫正,知其谋,皆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时是秦始皇三十二年,即公元前215年,巨鹿大战爆发于公元前208年与公元前207年之间。难道短短的七八年戍边的时间就已经让一支“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的劲旅迅速堕落到打不赢“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起义军了吗?另外,王离不仅是将门之后,更是有实战经验。之前就曾陪同秦始皇出巡琅琊,位列武城侯。如果王离是庸碌之辈,没有灭六国的战功,岂能陪驾始皇且列侯?更不用提王离协助蒙恬北伐匈奴,却匈奴七百余里的战绩。所以,王离带兵与实战的经验水平绝对不可能逊于项羽及其他起义的豪杰!
(二)章邯的刑徒军。章邯的军队虽然由刑徒和奴隶组成,没有经过正规化的军事训练,但是组织纪律性和和执行力是非常强的。因为在秦朝政府军事化的管理下,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军队属性。另外秦朝的军功制度也是刺激这批人英勇作战的重要内驱力。请问会有人不想免罪、获取自由之身及让自己或者家人得到爵位吗?起义军那边是要“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刑徒军这边是要“翻身农奴把歌唱”,论精神力量,谁都不输谁。所以章邯的刑徒军出击后,很快就获得了“击破周章军而走,遂杀章曹阳。杀陈胜城父,破项梁定陶,灭魏咎临济。”的战绩。
因此,就章邯刑徒军的战斗力已经够项羽与诸侯军好好喝一壶了,更别说章邯与王离联手作战,那只能是战斗力爆表。再加上楚军被秦军新破,项梁战死的情况下,项羽与各路诸侯军想通过武力击败大秦联军的可能性简直是微乎其微。
二
如果章邯军与王离军联合在一起是奥特曼,那为什么还会在巨鹿惨败?因为最强的堡垒也容易从内部攻破,他俩合在一起玩的不是双剑合璧,而是互相伤害。章邯从一开始就在给王离挖坑,诱导王离往里跳。我们接下来解析一下章邯要坑害王离的动机。
章邯要坑害王离的第一个动机是政治权利的争斗。章邯位列九卿少府一职,相当于现在的中央部级干部。虽然章邯位高权重,但是少府一职主要掌管后勤,《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共养,有六丞。”因而章邯在秦国军队体系中并无太高威望和战功战绩。现在章邯趁天下大乱,靠秦二世授权拉起了一支属于自己的部队四处征战,好不容易可以建功立业的时候,朝廷居然命令王离带河北边军进中原平叛了。王离,王翦之孙,王贲之子,位列武城侯,戍边多年,战功赫赫,军中威望甚高。王离的到来,让章邯感受到了压力。另外,河北边军身经百战,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绝非自己杂牌军可比,章邯倒吸一口凉气。因而章邯的条件反射就是要确定他与王离的上下级关系,不能让自己要到手的果实易手。我推测章邯应该就领导权问题上书过朝廷,朝廷从综合因素考虑,让章邯节制王离。《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到:“章邯令王离、涉间围钜鹿。”从此处可以看出在巨鹿之战时,章邯的位置比王离高。虽然朝廷让章邯节制王离,但是以王离的身份和水平,会在平时对章邯的一言一行中给予充分的尊重吗?我想这肯是个问题,也必定是他俩之间的一个隐患冲突点。即使王离本身没表现什么,至少章邯会觉得“亚历山大”。
章邯要坑害王离的第二个动机是章邯有拥兵自重的野心。章邯自出击以来颇为顺手,他看到天下大乱而自己却拥有一支战斗力非凡的武装力量,他萌发了拥兵自重,与秦王朝讨价还价的野心。贾谊在《过秦论》中对章邯的野心进行了揭露:“秦使章邯将而东征,章邯因其三军之众要市于外,以谋其上。群臣之不信,可见于此矣。”“要市于外,谋其上”说明章邯早就在打秦王朝的主意了。“群臣之不信”说明秦王朝早就对章邯心生不满,章邯逐步失去了秦王朝的信任。正因为如此,秦王朝才命令王离带领河北边军参与中原平叛。在局势动荡之时,秦王朝的政治手段依然老练。虽然朝廷已经不完全信任章邯,但是并没有激化矛盾,撕破脸皮,反而让章邯节制王离,给予章邯充分的面子和鼓励,同时秦王朝肯定私信王离让其对章邯进行监控。章邯作为九卿之一,久经官场,岂能不察觉朝廷这些伎俩。王离的到来,对于有野心的章邯简直就是如鲠在喉如芒在背,必须除之而后快!
三
上面解析了章邯坑王离的动机,下面我们继续解析章邯坑害王离的过程。话说为什么章邯在击败项梁之后不继续追击楚军,而是要立即回师攻击赵国?《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到:“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陈馀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钜鹿城。章邯令王离、涉间围钜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章邯认为楚军不足忧是假,想围点打援才是真。因为赵国地理位置特别重要,如果赵国沦陷,则秦王朝基本收复了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且会占据战略主动。北方剩下的燕齐等国被灭只是迟早的事情。如果北方全境被秦帝国再次统一,项羽的楚国决计无法进行对抗。所以不仅章邯与王离明白此道理,项羽和其他诸侯都明白。因而只要攻击赵国,其他诸侯必定救援,此乃攻其必救也。王离与章邯基于此,顺势策划了一个大战役。与其到处征讨平叛费时费神,不如攻其必救,围点打援,毕其功于一役,在巨鹿与邯郸地区一举歼灭所有叛军。
说秦军围点打援的证据之一是以王离河北边军的实力,何以长时间攻不下一个巨鹿城?我们可要知道巨鹿不是邯郸,防御力肯定不及邯郸,邯郸都已经被破,巨鹿居然还能硬挺?再要知道,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就毁灭了六国的旧城墙,《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在碣石上刻下“堕坏城郭”,所以巨鹿的城墙应该是造反后匆忙修筑的。请问如此的城市与城墙会让王离久攻不下吗?
说秦军围点打援的证据之二是巨鹿在王离大军的包围之下,被困城中的张耳居然能从容多次派人到陈余处进行谴责,催促陈余尽快进兵救援巨鹿。《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写到:“钜鹿城中食尽兵少,张耳数使人召前陈馀,陈馀自度兵少,不敌秦,不敢前。数月,张耳大怒,怨陈馀,使张黡、陈泽往让陈馀曰:‘始吾与公为刎颈交,今王与耳旦暮且死,而公拥兵数万,不肯相救,安在其相为死!苟必信,胡不赴秦军俱死?且有十一二相全。’”张耳的使者能在王离大军中穿梭自如,真乃巨鹿战场的一个奇观!
所以结合以上所有情况,得出的结论就是:章邯与王离以赵国为诱饵,准备实施攻其必救,围点打援,毕其功于一役的巨鹿战役。
章邯与王离的计划虽好,可惜各路诸侯就是不上钩呀。“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馀壁,莫敢纵兵”,倒不是诸侯们看穿了章王的计谋,反而是被章王的军事实力吓尿了。前面已经说过,章邯就已经够诸侯们喝一壶了,更别说王离的加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别说其他诸侯,连把张耳当爸爸的陈余都吓得裹足不前了。陈余说道:“吾度前终不能救赵,徒尽亡军。且馀所以不俱死,欲为赵王、张君报秦。今必俱死,如以肉委饿虎,何益?”就在章邯与王离快得“尴尬癌”的时候,愣头青项羽斩杀宋义,破釜沉舟,带领楚军全面出击了。常言“时势造英雄”,项羽开始了步入神坛的旅程,章邯也启动了挖坑工程。
项羽与秦军在巨鹿大战的有个问题一直是个谜,那就是项羽到底是先打的王离,还是先打的章邯?打王离的到底是项羽楚军单干的,还是带领各路诸侯进行群殴的?这个问题的产生来自司马迁的自相矛盾。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为:“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於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馀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这段记载清楚地说明了项羽巨鹿之战打的是王离,并没有和章邯接触。打王离的只有项羽的楚军,各路诸侯被吓尿了,只能做壁上观。
而《史记·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却有着不同的记载:“项羽兵数绝章邯甬道,王离军乏食,项羽悉引兵渡河,遂破章邯。章邯引兵解,诸侯军乃敢击围钜鹿秦军,遂虏王离。涉间自杀。”这段记载说的是项羽先打的章邯,把章邯打跑后再联合诸侯军群殴的王离,这就和《史记·项羽本纪》完全不一样了,谜团由此而生。
司马迁的制造的谜团答案就是章邯的挖坑计划,下面我来试着给大家揭开这个谜底。首先我们来看看王离与章邯各自的位置。“章邯令王离、涉间围钜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史记·项羽本纪》中的这句话说明了包围巨鹿的是王离,章邯在王离的南面,面对漳水河布防。这说明项羽渡过漳水河后要攻击王离解巨鹿之围必须经过章邯防区,不可能像穿越“无人区”一样直抵巨鹿城下。因而《史记·项羽本纪》对巨鹿大战记载不全,漏了项羽先与章邯过招这一历史记载。根据这些诸侯们的特性,看到项羽打跑了章邯,必定不会再作壁上观。因为看似不能完成的任务有了转机与希望后,在抢夺胜利果实与打落水狗方面,谁都不会落于人后。因而必定是项羽带领各路诸侯军群殴王离。
章邯真的打不过此时的项羽吗?不管章邯此时能否打得过,他都必须败。因为他和王离的计划是章邯必须假败,增强各路诸侯进军巨鹿的决心,也必须让项羽打通章邯的防区,直抵巨鹿城下。所以项羽与章邯的作战并未歼灭章邯,而是“打跑了”章邯,司马迁用的语言是“章邯引兵解”,很形象说明了章邯不是溃退,而是有计划的撤退。当各路诸侯对王离进行反包围的时候,王离要像一块磁铁死死地吸住他们,拖住他们,然后章邯快速回军再对项羽的楚军与各路诸侯军队又进行一层反包围,并断其粮道,把所有乱军包饺子。项羽与各路诸侯军在王离与章邯里外夹击之下,必定会被全歼。那为什么是王离当磁铁,章邯来包饺子呀?我想章邯一定会对王离说:“王将军,你们河北军是王牌军,如果要假败肯定不像。而我的杂牌军当磁铁,抗击打能力不强,还没等你回师我就肯定挂了。所以我来假败,你来当磁铁。等我回师反包围乱军的时候,必是我俩建功立业之时。”
不管是章邯对王离进行的安排,还是王离主动提出的方略,以上的布置都是十分科学合理的。虽然王离猜对了开头,却没有猜对结尾。他是当了磁铁,但是却迟迟等不来章邯的回师。根据史书记载推测,章邯撤退后一直驻扎在一个叫“棘原”的地方,而这个地方离巨鹿不是很远,但章邯却从始至终都没有再向巨鹿发一兵一卒。这个场景总让我想到一个画面,一个国军军官,拿着电话机吼道:“请你看在党国的份上,尽快支援,拉兄弟一把!”其实,王离的河北军即使以一敌十,也不见得一定会输给项羽及各路诸侯。此时的王离虽身陷重围,但是凭借王离的水平与河北军的战力,想必也是乔峰聚贤庄大战群雄般的壮烈与精彩,鹿死谁手,尚未可知!但王离为什么会败?原因就是粮道被断,没有饭吃。因为王离的粮草供应是靠章邯的甬道保障。章邯的甬道被项羽切断后,王离当磁铁坚守几天估计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长时间得不到粮草供应,再强战斗力的军队也是然并卵。根据《史记·秦楚之际月表》,项羽在巨鹿城下从十二月打到了端月才俘虏了王离,时间跨度在一个月左后。《史记·项羽本纪》写到:“於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项羽在此期间带领大军与王离一共打了九次仗才彻底击垮王离。“人是铁,饭是钢,三天不吃饿得慌。”如果王离能够得到充足的粮草保障,估计项羽还不一定能吞掉王离。王离望穿秋水,没有等到章邯回师的一兵一卒,也没有等到章邯的一粒粮食。相反,项羽虽然破釜沉舟后只带了三天粮食,但是当他击退章邯与诸侯大军会师巨鹿后,粮草已经不再是问题。这就是章邯坑害王离的过程,秦帝国最后一支精锐武装从此烟消云散。大秦帝国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再组建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久经考验的劲旅。大秦帝国的灭亡近在咫尺。
四
章邯不救王离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想坐收渔翁之利。他知道王离河北军队的战力超强,诸侯大军也人数众多。老虎与狮子打架,不论谁战胜谁,剩下的那个必然也元气大伤。那么到时候他想收拾谁就收拾谁,可以留给自己更多的选择空间。但是他没有想到项羽通过与王离一战,王离这个“火云邪神”打通了项羽的任督二脉。项羽的战力开了挂,楚军的士气爆了表。而章邯这边的刑徒之军看到正规军都被灭了,士气必然受挫。肯定也有部分将领与军士对章邯的行为所不齿。此消彼长,在王离被俘后,章邯与项羽连干两架,都以章邯的失败而告终,章邯没有得到预期的渔翁之利。就在这时,秦朝高层察觉了王离巨鹿之战失败的原因,秦二世派使者来谴责章邯并让他将功赎罪。章邯感觉很恐慌,前有项羽逼迫,后有朝廷追责,章邯的如意算盘落了空,他只能立即派遣长史司马欣进咸阳走赵高的关系。但是赵高再坏,他要的是权,而不是要秦朝灭亡。赵高对章邯的行为都已经到了无法容忍的程度,《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章邯恐,使长史欣请事。至咸陽,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赵高果使人追之,不及。”赵高已经对章邯失去了信心,对司马欣也闭门不见,甚至动了杀机。章邯在进退失据之际,只能投降项羽,以最后的资本为自己博得了雍王的爵位。
如果章邯不降,继续与项羽作战,大秦帝国还会有转机吗?我个人认为很难了,时也势也,此时的章邯已经不是在定陶大破项梁的章邯,项羽也已经不是巨鹿大战之前的项羽。论兵,不能胶柱鼓瑟,刻舟求剑耳。如果非要找一个大秦帝国的转机,我认为是赵佗带领岭南的边军回援中原,方有一线生机。这线生机或许也只能是保全秦国本土,终究不能恢复秦朝。可惜历史没有如果,赵佗与那开拓岭南的秦朝大军,一直没有再回来过。
五
章邯为了一己私欲,坑害了王离与他的河北边军。王离与河北军队的灭亡,才是真正敲响了大秦帝国灭亡的丧钟。有时候运气也是一种实力,王离差的就是运气。他并没有遇到神一样的对手,却搭档了一个包藏祸心的队友。《史记·白起王翦列传》里面有这么一段记载特别耐人寻味:“或曰:‘王离,秦之名将也。今将彊秦之兵,攻新造之赵,举之必矣。’客曰:‘不然。夫为将三世者必败。必败者何也?必其所杀伐多矣,其後受其不祥。今王离已三世将矣。’居无何,项羽救赵,击秦军,果虏王离,王离军遂降诸侯。”有人说王离这么厉害,带领秦国国防军一定能消灭新建立的赵国。但是有人又说了,王家杀人太多,到了第三代肯定要败。看来王离的结局充分说明了什么都是到了第三代必然有个变化。在这里,司马迁对王离用了“降”这个词语,说明王离有可能是主动投降的。王离为什么不降呢?被队友出卖,没有饭吃,一气之下投降是完全合理的事情。巨鹿之战的真相也反过来说明了项羽并非战神,项羽勇猛属实,但是他更有运气。还是那句老话:时势造英雄也。当然,还有太史公造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