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婚姻的不将就,是我们对生活最大的讲究。
一则《浙江团省委成立婚恋事业部》的新闻,在几个姐妹间悄悄传播。一个大龄未婚的妹子笑谈:“他们单位招人吗?”大家便笑:“对哦,利用职务之便,可以先给你自己发掘好资源。”
说这话的妹子,书香门第,硕士学历,国企工作,年薪不菲,有房有车,姿色中上。
其实我身边,所有“剩下的”,或者离异单身的姐妹,没有一个条件不好的。
为什么条件颇佳的女性,反而单身率比较高?反观身边一些自身条件不怎样的,譬如打工妹之类,反而单身率很低呢?
难道越是优秀的女生越嫁不掉?越是优秀的女性越容易失婚?
2007,一首《找个好人就嫁了吧》,成了大街流行的口水歌。然而,越是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姑娘,越不愿意把对婚姻的要求降格为找个好人就嫁了。
只是找个好人,确实可以搭伙过日子。然而,我们对婚姻的期待,早已超越了搭伙过日子。
当一个女人,自己有能力把日子过得不错了之后 ,谁还愿意仅仅找个好人就嫁了?
婚姻必须要能实现较高的精神追求、提升一定的生活品质,那才有存在的价值。
旧社会,“三从四德”是女人们的座右铭。那时的女人,除了做娼妓(如果这算作是一种职业的话),社会几乎没有为女性提供任何其他的就业机会。所以女人必须找一个男人来依附。杜十娘明明有一个百宝箱,却还是得找个李甲来依附。李甲不可靠,她只好去投江。
所以旧时代的女人,对婚姻的要求普遍不高,满足衣食住行的必需,若是对方还能是个好人,已经是了不起的好婚姻。倘若碰巧能像李清照嫁赵明诚那样,夫妻能琴瑟相和才貌相当的,足够世代传为佳话了。但是李清照本身就是贵族妇女,又恰好有相当开明的家风,她的婚姻实在并不具有普遍意义。
至于爱情呢?爱情这个词,在旧式婚姻里,基本都是被回避的。
“嫁汉嫁汉穿衣吃饭”,那就是婚姻对女人的全部意义了。
但如今,我们早就过了“找个好人就嫁了”的时代。钱我自己挣、房子自己供、车子自己开,我什么都能自己搞掂。而修灯泡通下水道,叫外卖呼出租,很多服务一个电话都能搞定,到处可以购买服务,女人对男人生活上的依赖也越来越少。
所以对婚姻的需求,自然水涨船高。
徐静蕾说:“我什么都有,你有单纯善良帅就够了。”
我的朋友薇伦,面对公婆对她肆意折辱,而先生长期对此毫不作为,甚至公公对她吼出“有本事你别做这个儿媳妇”之后,终于不想再忍,微微一笑,说了句“好呀,您家的儿媳妇我做不了,我辞职,叔—叔—”,最后一声拖长尾音的“叔叔”,直接就把这个她叫了几年“爸爸”却根本担不起这声称呼的老男人开除了,不几日,她就利索地把这对公婆变成了前公婆。当然,她没有饿死,还活得越来越滋润。自己在深圳买房买车,年薪几十万,炒股理财都很有一手,她说我受那份委屈做什么?
结婚,是找个爱人来相爱,不是找个男人来依赖,所以根本不需要为了从男人手里讨个饭碗忍气吞声。
既然婚姻给不起爱,那我不如漂漂亮亮单着,又不是要饿死,何必在一地鸡毛的婚姻里憔悴自己,更不必在寻常人家受豪门媳妇般的屈辱。况且就算嫁了霍家那样的豪门的朱玲玲,最后也还是主动求去。如果婚姻给不起幸福,就算鸽子蛋也留不住一个女人对自由的渴望。
都市女报有篇文章,《离婚,就因为爸爸向妈妈养的兰花盆里弹烟灰……》,文中说:“我妈妈是那种下楼倒垃圾也要穿戴整齐的精致女人,在我12岁时,她和爸爸离婚了,就因为爸爸往她养的兰花盆里弹烟灰、扔烟头,多次劝阻无效……
亲友来规劝,她只有一句话:‘他人很好,只是过不到一块去’。”
若是只要找个好人就能嫁,那完全可以回到门当户对媒妁之言的时代去。婚姻多么容易、多么稳定,婚姻的价值多么单一。
然而,现代女性,在社会上男人一样打拼,牲口一样吃苦,还要,明星一样经营容颜,我们对婚姻的期许,早已不再那么简单。
我从不鼓励离婚,我只是不鼓励在婚姻里苟且。能把婚姻和事业都经营好,那是最大的幸福和成功。只是,事业只要你够努力,基本不会辜负你。婚姻却是对手戏,如果合作方实在是猪队友,不如恢复单身择机重新组团,要不累半死,仍旧是死局。
讲真,我们勤奋学习,拼命工作,努力健身,尽力生活,不是为了有天不过是委委屈屈走进一段将就的婚姻。认真生活,认真经营自己,认真地坚持单身,只为了期待一场值得的遇见。
对婚姻的不将就,是我们对生活最大的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