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散文想法

晚秋~据说那时

2020-05-22  本文已影响0人  顽石的青果花园

听老人讲故事,是不能去探究细节的,故事的精彩之处,就在于一本正经的荒诞。

人老了会很容易重复说过的话,每次见到老伯,他都会说,我给你讲个故事,然后把同样的故事略有出入但大差不差的讲给你听。

既然有着荒诞,也请允许我在讲的时候,能更荒诞一点。

据说

在道光年间,宣家老祖的堂爷爷带着老祖怀孕的母亲一路逃荒。老祖是遗腹子,他出生在一个叫巴家泉的地方,生下没多久,老祖母亲就去世了。

巴家泉村小户稀,那样光景下,各家自立都难,更别说发善心周济这爷孙俩了。三餐不齐,食不果腹,养气提神都难,安家落户更难,只能再往别处寻找落脚地方。

只是老祖尚处襁褓,堂爷带着怕是走不到别处,就困折在路上了。堂爷只好白天把老祖暂寄在庄户家,他出去要饭去,要着回来再把老祖带身边,就这样饥饱无常的在巴家泉耗了两年出头。

老祖会讲话了,也能走路了,堂爷给老祖起名叫宣世清,不求老祖大富大贵,能遇上个清平时日,过上安稳日子就行。

春暖的时候,堂爷积攒了些干粮,登门谢过几个庄户,带上世清离开了巴家泉。

巴家泉往北十五里就是山区,大晴天里,遥遥看着有一个还算大一点的村子。

爷俩就往那边赶去,边走边打听,有了解情况的人讲,那村里有八九户人家,村南有条河,村东是个长缓坡,土多石少,开慌就能种地。

堂爷想这是个去处,十多里路,脚后跟打脚后跟,紧赶两步,两三个时辰就到了,爷俩到了那村里,身上带的干粮都没怎么吃。

活命要紧的时候,是顾不得面子问题的。何况堂爷又要过许久的饭,开口问事,张嘴相求,都能讲的出来。

村子就一条街,街边种着黑槐,九户人家的房子错落在两旁,虽然都是泥墙草顶篱笆院,但鸡犬相闻,街净院整,炊烟起,垂髫追戏,看起来很是祥和。

天色近晚,堂爷见门就拜。南头第一家,堂爷扣门问到,主人家在吗?许刻门开,走出一汉子,年岁三十有余,他见一老伯带着一孩子,衣衫残破,面露饥容,便说,老伯是要吃的吗?语气平缓,姿态客气。

堂爷笑着答到,我们是要饭的,但今天不是来要饭的,本想着要长话长说,讲清来龙去脉。还没开口续讲,那汉子笑了,说道,老伯,您不会是和我家一样吧,也是来落脚的?堂爷赶紧接上,连说是的,是的,是来落脚的啊。

汉子把堂爷和世清让进院子,就着柴堆坐下。堂爷问人家要了碗水,先饱了世清几口,自己再喝。润了唇舌,堂爷把前前后后长话短说讲给汉子。

汉子说他家姓彭,他叫玉田,弟兄两个,有个姐姐,十多年前,父母带着他们逃荒到这里。那时候陈家和周家已经来了有几年了,靠着陈周两家的帮衬,他们才把门户立起来。姐姐嫁到了周家,自己娶的是陈家的姑娘,他父母和哥哥一家住一块。

玉田又大致讲了那两家的情况,从这些话里,堂爷了解到,村里九户三姓,彭家两户,陈家四户,周家三户,都是逃荒到这里的。

说着说着天就黑了,玉田让堂爷和世清在他家将就吃点,吃好了,他去叫大家伙过来,合计合计,有力出力,有物出物,让他爷俩能自足起来。

夜里大人小孩都来了,九户人家,三十七口人。

彭家两户,九口。

老大彭玉山,妻子郑心巧,儿子彭文礼,女儿彭文秀。老二彭玉田,妻子陈秋娥,儿子彭文义。父亲彭乐水,母亲韩春英。

周家三户,十三口。

老大周清仁,妻子秦兰芝,大儿周扬乾,小儿周扬坤。老二周清翰,妻子彭玉梅,大女周扬婷,二儿周扬跃,三女周扬静。老三周清辰,妻子姜燕玲。父亲周正群,母亲陶云香。

陈家四户,十五口。

长房老大,行大,陈运福,妻子苏牧遥,儿子陈国栋。长房老二,行三,陈运寿,妻子郎隽凤,儿子陈国良。父亲陈言庭,母亲薛景琳。

二房老大,行二,陈运禄,妻子潘逸华,儿子陈国兴。二房老二,行四,陈运喜,妻子常欣怡。父亲陈言敞,母亲孟芊溪。

堂爷讲,他叫宣瑞远,堂孙叫宣世清。

那三姓九户里,以陈家长房家主陈言庭为尊,凡有事情,都会找他定夺。

陈言庭讲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没有谁尊谁卑,谁上谁下的分别,村子还太小,人多了才有旺气,既然来了,就放心的安定下来。我们家来的早,我父母不在了,留有一个茅草旧屋,木杆藤条围起来,也称得上一个院子,你们就住那里。吃穿用度各家出点,春种也不算迟,先开点慌种上一些,到了秋收基本就安稳了。

一个三姓九户三十七口的村子,变成了,四姓十户三十九口。

就这样,宣家老祖跟着自己的堂爷在这里落下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