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了解耀州窑历史与现状的好书——读《耀州窑》

2022-10-31  本文已影响0人  王赵民

今年9月初的一天,我在当当网搜索栏无意中输入了“耀州窑”三个字,立即就出现一本名叫《耀州窑》的书,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打开网页,我快速浏览了本书的内容提要,随即就下单。三天后,书就到了我的案头,随后,我仅用三天时间就阅读完全书,于是就有了向朋友推荐这本书的冲动。一个外地年轻人,从“非遗”的角度给读者介绍耀州窑,颇有新意。作为铜川人,尤其是我市从事陶瓷设计、营销工作的人和政府从事陶瓷管理的人,都应该认真阅读这本书,或许能够受到启迪。

这本书的作者是牟晓林,1982年生,现就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在《民族艺术》《美术观察》《中国美术报》等期刊、报纸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并作主题发言;曾荣获“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学术成果奖”。

随着对耀州窑考察的不断深入,我逐渐认识到:地域文化是非遗的根,历史发展是非遗的脉,人在非遗保护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的传承由传承人和从业者来完成,而技艺的发展与创新实际是传承人与从业者认识的发展和思维的创新。因而,非遗的发展实际上是传承人的发展与进步。在对耀州窑的考察中,传承人和大师们的坚守让我感动,传承中遇到的难题让我心痛,作为一名观察者,我只有用自己的观察总结和理论研究助力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的传承和耀州窑陶瓷产业的当代发展。

对于耀州窑,作者的站位很高,他认为,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作为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代表性项目,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是我国西北地区人民在长期的日常生活劳作中积累的陶瓷制作技艺的宝贵经验,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当代行之有效地传承与创新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是摆在铜川人民面前的一个重大的历史命题。”

通过认真分析耀州窑历经近一千四百年的陶瓷烧制历史,作者认为,是耀州窑一代代能工巧匠用勤劳和智慧践行技艺的传承,积累丰厚的制瓷经验,造就精湛的制瓷技艺,孕育独特的陶瓷文化。其中闪烁着古耀州人民充分利用自然、征服自然的智慧光芒,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精神、科学、教育、经济、社会等价值。作者通过对耀州窑历史发展、艺术特色、文化内涵、当代传承等方面进行系统考察和研究,从宏观上全面梳理了耀州窑的历史沿革、地域文化、工艺文化,从微观上分析了耀州窑的分类及应用、装饰艺术,并对其传承与创新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作者认为,铜川市在当代有无限的发展前景,耀州窑在铜川市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不可估量。要努力为未来铜川陶瓷文化和陶瓷产业的大经济格局建设打好基础。

作者通过对耀州窑陶瓷现状进行深入了解、分析,提出了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对策。概括起来,一共有六个方面:一是培养人才,二是开拓市场,三是政府引导,四是科研助力,五是民间协调,六是整体开发。应该说,这六个方面的建议具有可操作性和前瞻性,是破解制约我市耀州窑传承与创新发展陶瓷产业瓶颈的一剂良药。

例如培养人才,他认为,首先要培养跨世纪人才队伍,叩开耀州窑创新发展的大门;其次要鼓励这些身怀绝技的耀瓷传承人及工艺美术大师带徒弟,不断扩大带徒数量;还要加强后续人才的培养,通过“个体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方面来解决好这个问题。个体教育是指家族父子传授和民间师徒传艺两种途径,要以口心授的方式传授技能;学校教育是指让地方文化遗产真正走进学校课堂;而“社会教育”的主导力量是各级政府,有必要提高政府相关部门非遗保护的“文化自觉”,从而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此外,还要注重当地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尤其是要培养耀瓷产品设计、生产工艺、机械装备、技术管理、信息和数据等相关方面的人才。

还有,作者认为:铜川市政府应坚持耀州窑“整体式”保护与发展理念,即非遗项目保护与遗址保护、地区建设相结合,发展规划与保护文化遗产理念相结合,传统制瓷技艺与当代新科技相结合,探索耀州窑新时代发展之路。同时,在具体的开发保护措施上分别对古窑遗址开发保护、窑区总体规划设计、窑区旅游产品开发保护这三方面进行细致的规划设计,结合相关多领域学科来共同调研考察,为耀州窑遗址保护提供多方面的科学理论依据。既要从整个人类和全体人民的角度去考虑现代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民族文化的建设和优秀历史遗产的保护,同时也要考虑到作为历史遗产传承人的民众个体的切身利益。将这两方面协调起来,才算得上是真正地、完整地体现了当今时代的人文关怀。

以上这些真知灼见真是说到了点子上,说到了所有关心耀州窑传承与创新发展的人的心坎上,充分体现了作者对耀州窑的殷殷情怀,着实令我感动,这也是我极力推荐本书的原因。

2022年10月31日《铜川日报》第7版刊登

作者:王赵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