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家思想阐述二十四
其二十三
原文: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抟气至柔,能婴儿乎?修除玄蓝,能毋疵乎?爱民活国,能毋以知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为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是谓玄德。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然埴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五色使人目明,驰骋田腊,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方,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是以声人之治也,为腹不为目。故去罢耳此。
有言:无为,有无之用。见素抱朴,修身养性,心志一也;婴儿和气,天真无邪,无心机也;心如止水,镜形万物,无用己心也;教化自然,返归道德,无为而治也;感知天地,精诚神明,无加己意也;通同透彻,顺势行道,无以利用也。是以圣人执一而无为,天地之功可效,长治久安可期,天下可教化自然也。是为盛德。
有生于无者,有,形象也,无,功用也,因其有而致其无,以其无而用其有也。故天地之大,空虚之无而生万物之有,因其无而可以生有,以其有而知其无之可用。生命之妙,以一膜之隔而世界迥异,因其无而可以别开生面,以其有而可以无中生有。至于人类之出现,集混沌与秩序之大全,集保守与创新之大能,集善善与恶恶之大变,于是上升天堂者有之,下入地狱者亦有之,极而又极之类,其可返者乎,抑或可突破者乎?
有鉴于此,圣人虚其心而实其腹,弱其志而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者,欲导引之使知止、知足而可返也。今世之人类,人人皆以为自己明白四达,穷通道术,而不知返,不能返者,亢龙之悔也。
所以,民智已开,究竟何术是当以之法?障蔽之?导引之?随意之?窃以为障蔽之法不可为也,譬如鲧之治水,必致川崩水出也。随意之法亦非良策也,以人类之精神世界尚处于幼弱阶段,而人类之现有能力一旦释放,有极端之祸也,不可测之法不符合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亦非宇宙进化之本意。那么似乎只有导引之一途,而人之精神与水之形象极相似也,故大禹治水之方法未尝不是一个启示,以高远之目标为驱动力,以生生不息为基本原则,高者下之,下者高之,长者短之,短者长之,平衡之,教化之,使之自然也。此人类精神世界进化之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