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救了整个周末的一句话:必须做的事,一定要早做
记得在实战班第一次提交督导的咨询报告时,快到截止日期的前三天,已经有60%的同学提交了报告,而我自己因为约好的咨询者一再有事情,我心里着急,但也想着等到咨询结束后再写也不迟。赶在截止日期的前一天,我终于提交了督导报告。那次,我看到了群里老师的一句提醒:必须要做的事情,那要提前做。
这句看似平淡无奇的话,就这样进入了我的脑海。
等到第二次提交督导报告时,我提前一周就把报告给交了。督导教练给了我一个赞,我回复到:必须做的事,那一定要早做。这句话我记住了。
等到这个周五,因为女儿前一晚发烧,我周四下班的时候顺便为周五请了假。周五一天,基本上就是照顾娃,等到间歇性好点的时候还一起去采购了她喜欢的蛋糕。
但在回家的路上,接连接到了3个工作电话,一个是让我周六前更新一下汇报ppt,一个是咨询我所在地的防疫要求,来确定工作组行程的,还有一个是委托我周一帮做一些任务的。
本来这一整天就是忙加情绪浮动的,这下子觉得自己更加焦躁了。平时都没有这么忙,怎么就请假这天突然凭空冒出这么多事。再想到更新的ppt内容,这是我前两个月才开始兼顾另一个同事的工作。到现在我还是有点懵的,现在让我更新今年以来的所有内容,我怎么可能搞得定?
内心急躁,回到家之后,我就有点不在状态。女儿让我读绘本,我都差点吼起来。等到稍微平静了一点,我仔细地看了一下需要更新的ppt内容,发现有好几个板块并非是我平日跟踪的,于是找其他的接口人来提醒相关内容的更新。因为同事建议周六提交给她。我当时考虑到自己带了笔记本电脑但没有带充电器。于是,就盘算着用周六早上的时间来做,那样比较高效,不容易浪费时间,也能确保在电脑没电之前完成ppt更新。
虽然有这样的打算,但发现这件事还真的就成了牵绊在我心头的干扰事项。周五那一晚,感觉做什么事情都有点不在状态。好不容易等女儿睡着,自己也打算睡觉,却怎么也不容易入睡。再加上此时女儿还有点睡不沉,间断地醒来哭了3次,确认体温没有反弹,我就轻轻地拍她入睡。这一晚上,睡得不踏实,早上醒来都感觉状态懵懵的。到要做的事情还真的无法再拖延了,一醒来就对照着手机,在纸上罗列需要更新的信息包括哪几部分。
等到吃完早饭,女儿开始照顾小仓鼠了,我才正式开始打开电脑更新。当时内心其实是有很多情绪的,感觉自己承担了那个借调同事的工作后,工作量剧增,休假了却还得搭上周末来做事。好在开始更新之后,情绪效应也就慢慢淡化了。虽然有很多内容不熟悉,但也能在之前同事保存的资料中找到可参考的素材。表格信息也可以参照其他文件逐一作更新。幸好自己平时就喜欢各种拍照,工作照片放在空间里也可以随意调用。全神贯注地努力了2小时,这项工作就完成了。做完的那一刻,内心充满了成就感。
当即还和女儿一起看了一集她喜欢的《叶罗丽》动画片。感觉最深刻的就是:需要做的事情,那就要早点做。
一开始的犹疑和情绪,那都是因为自己之前从来没有做过,对于这项工作需要的素材等都没有什么把握,内心才会有很多抗拒,也就多了很多反感的情绪。但等到事情做完之后,自己收获的却又是满满的成就感。原来,自己只需要两个小时就可以搞定这件看起来难于登天的事。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一直拖延着,就感觉心里极其沉重,还影响其他的事情。可一旦真正开始做起来,事情就没有那么复杂了,只需要一小步一小步地开始动起来。完成了临时冒出来的急活,现在又可以轻松享受周末了。
又再次印证了ABC理论,它的发明人是应用心理学三大祖师爷之一阿尔伯特艾利斯。A就是已经发生的事实,C是你的情绪和感受,我们普通人类都会认为是事实引发了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这不是天经地义的吗?别人踩了我一脚,所以自然会很生气啊。但是我们都有一个巨大的盲区,那就是在A和C之间有一个中介变量B。那B是什么呢?它就是我们对于刚刚发生的这个事所产生的判断,我们对于它的认知,我们给它所赋予的意义。
看一个例子,比如说,周末接到了这个突然冒出了工作任务。面对家中女儿发烧的窘境,自己忙得脚不着地时,心里就有个声音“家里的事情都忙不完,这个本来就是另一个人的事情,为什么全都扎堆到我身上,又没给我加钱,还要我周末都搭进去,领导是不是对我有意见?太坑人了”。行动起来,自然是各种阻碍。
当我家中事情井然有序,自己内心希望在职场有更多闪光的机会时,我会想:太好了。这是大领导来这边需要的报告,那一定要认真做,这可是展示自己技能和工作的好机会。肯定很快就投入其中了。
同样是:周末接到了这个突然冒出了工作任务,但是不同的状态和信念对于这个事儿会有不同的认知和判断,赋予了不同的意义。于是就自然而然生起了不同的情绪,接下来要采取的行动就开始分叉了。
ABC理论,就是一个超级强大的核武器,掌握了它,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也可以帮助他人走上改变的命运之旅。它的价值,首先在于它让我们看到了自己是自己命运的主人,你所有的情绪和感受以及由此引发的选择和剧情的根本原因,根本不在于外界所发生的那个你根本不可控制的那个事实,而在于你的内部、你的认知、你的想法,你是可以选择你的观点的,你可以选择你对任何一件事情的判断和理解。
如果命运的决定因素在外部,我们永远可以说:“啊,我就是没有那个运气啦,我就是没有办法改变呀,我有什么办法?”但如果我们能够看到这一切一切所有的剧情的走向全部,我们都是有的选的。在每一个瞬间,在每一个当下,在每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在我们的生命之中,我们都是自己去选择的,那我们就必须要为自己的生命负起全部的责任。
当我们认同了这个观点,那么去成为一个在既定事实和我们的内在情绪之间升起觉察并有所选择的人,就是我们每一个想要去掌控命运的人所必须走上的必由之路。遇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有很多人会下意识的左转儿,又有很多人会下意识地右转,无论你是固定选左还是选右,当你转了四次以后你就发现自己鬼打墙地又回到了原地。
这种自动运行的,没有觉察的行为模式,就会带来我们的人生一个无意识的循环。浪漫一点的人会说,这叫命运的怪圈,命运的魔咒。而在佛家里面,它就叫做轮回。
无论我们习惯性向左,还是习惯性向右,只不过是所处的位置不同,但是这种无止境的循环带给我们的限制和带给我们的痛苦是一样的。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就需要细细探索自己无法觉察的限制性信念。一起看看,拆掉了它,会让你产生哪些其他的可能性?当你拥有了更多的B,自然而然就拥有了更多的C,当你去经历了更丰富的C,你就跳出了这个无意义的循环,拥有了一个更自由,更绚烂,更绽放,更富足更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