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孟母文化研究生院研究生课程《如何激发孩子学习兴

2022-10-11  本文已影响0人  维也纳冰咖啡

研究生:淑艳

导    师:胡中海

学习时间:2022/10/1~线上课程

如何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和动力

整理:淑艳

声音来源:胡中海老师

(四)

上接(三)

      我们指出孩子错误的时候,孩子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是最重要的线索,它会给我们带来及时的反馈,比如说呢,小孩子家一年级,抄诗歌,把鸟字整体部分都写在田字格的下半部分呢,根据经验推测,这个时候你告诉他鸟字结构不对,重新写,他就不开心了,当时,你要记住,孩子们把字写错了,多大点事啊,我姑娘胡毓夏,一年级开始写字了,啊幼儿园他们大班的时候,老师呢都给打得叉,那写的啥啊,我回来就给改了,我说今天就看对的,就看对的,我就给她划四个对的,都不好也划四个对的,我就说孩子你看你今天努力写了,这一页就有四个写得好的,爸和你说,明天你写五个能不能写,听清楚了是这么鼓励的,我儿子也是,为什么说,有人看你有两个大棒子。

      第一个是在他身体体能训练上,大棒子能用,第二个那个是表演用的,我姑娘有一天回来跟我们说了,爸你怎么不打我呢,你们怎么不打我呢,为什么,我们同学在学校都谈爸爸妈妈怎么打的,好我们设立一个,犯了错误可以打屁股,设定了打屁股,体验一下打屁股的感觉,所以我们一定要给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基础感觉,让孩子犯了错误,他能找到,这不是多大个事啊,将来都会改,受过不会改啊。

    包括我儿子写毛笔字,一年级他怎么能跟上毛笔字呢,我带着他写毛笔字写的是甲骨文,为什么写甲骨文呢,这个字写出来比较能练持笔啊,你让他练楷书,首先要顿,起笔停笔收笔,他练不了,一下笔找不到这个感觉啊。

      那怎么办呢,那我们就要开始,先练硬笔,他们老师回来告状了,书法告状了,说胡玉辰同学,教了四节课也写不会横,我就告诉他,你告诉他,你是大书法家,告诉我儿子,你是大书法家,你写字特别有特色,千万注意,你要知道怎么引导老师,后来反馈说,孩子慢慢的会聊天了,记住我们不是让孩子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而是为了完成内心的那个品质。

      这样很容易孩子就接受了自己的错误,起笔就写,没有那么大的阻抗,不难看出,我们家长所错就错在一句话上,生硬这种语气,告诉孩子,引发不必要的对抗,不如你充分发挥你的创造性,这句话翻译成各种生动好玩的语气。

      写个鸟,写下面来了,哎呀你把小鸟藏起来了,就剩下一朵毛了,就剩一个脑瓜毛在上面,这个时候就会看到,孩子把这个你的批评,指出错误的方式都接受了。

      我在以后的研究生课程里,主要讲一节课叫幽默,我们很多人缺少幽默感,幽默感不足呢,就难以成事,孩子们就在欢笑当中就学会改错了,多好啊!

      其实知识和方法都是比较表象的,改错的速度通常是快的,有时候错误甚至瞬间就可以完成,瞬间就改了。

      接下来我们讲叫思维习惯,就深层次的,改错的速度,要慢得多一点,尤其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允许孩子慢慢的改错。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为期40年的跟踪实验,9岁时孩子 学习力发生大的改变,9岁是孩子学习发生大的改变的关键期,胡毓夏9岁的时候跟我去了一趟新疆,去新疆去了,我看两天就把她就写的那个日志拿出来,就翻出来了,第一篇,由天池写了一篇,写了小手都哆嗦了,硬写了一篇,写完了,写写写了四五天,后来慢慢的写写停停。

记住啊,九岁孩子这个大脑啊,提升到另一个阶段,另一个阶段,胡玉辰现在也9岁啊,就会发现在去年以前,问题都没了,全部是好的。

日本的脑科学家和田秀树,把这种现象定义为:“九岁之壁”壁垒的壁,九岁就是一道墙这个意思,这个研究和我们日常观察也是相吻合的,很多家长发现,孩子一二三年级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到了四年级这个名次突然下降了,而有的孩子恰恰相反,到了高年级会攀升,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四年级以前的知识都比较简单,大多数都是考察孩子的计算记忆,孩子只要认真点,通常都能取得好成绩,但是到了四年级,光靠死记硬背或者计算能力已经不足以应付,需要更多的运算抽象思维和概念思维,而到九岁以后孩子的抽象思维表现的明显的差异,抽象思维能力弱的孩子解题尤其是应用题的时候,常常是一头雾水,给题目给出的各种已知条件啊,就会绕不出思路来,遇到图像问题,特别是几何图像的点啊线啊,面啊三角形和正方体立体图形,包括圆柱体,圆锥体啦,有些孩子对原理缺乏理解,其实这个原理就在心灵绘画里面就讲这个,你要看懂这个心灵绘画,常常会大面积出错,而阅读理解能力更是让家长和孩子头疼,大多数家长都苦于追问,为什孩子读一篇文章都找不到重点呢, 理解不了作者的本意,回答问题不知道所说的是啥,怎么才能提升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呢,这里面必须给大家说句公道话,有些孩子成绩下降,并不是不用功,是能力不够,有时我们认为是学习态度的问题,比如说不求正解啊,囫囵吞枣啊不会统筹粗心大意,这些能力的背后啊也隐藏着叫思维能力的缺失,比如孩子做一道应用题,说一个班35人,一班比二班少10个人,请问一班比二班什么,有的孩子就通过已知条件算出来,这个就想当然的做答了,这个时候家长必须把这个定义,有的人呢定义粗心,其实是缺乏思维能力等等缜密和准确性,我们假设一个思维能力比较强的。他一边做题一边审题我这样的思维思维对不对?嗯,差33人是不是合理。哪怕是孩子前面那些题目没读对。也不会落到题目的陷阱里。要是有这些思维能力和习惯了,他很快就能纠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