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读书计划 1000本书读书计划 书评 书单 书摘婚姻育儿

对孩子“无条件的接纳”真的对吗?

2019-12-04  本文已影响0人  巴迪塔

相比起原来父母辈的严苛教育,现在更提倡对孩子无条件的爱与包容,不能提倡让自己的想法要求强加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的爱也不应该是带着条件和目的的,比如:学习好妈妈才爱你!讨人喜欢才是个好孩子!害羞是个不好的性格,要克服!

这些看似很正确的育儿理念在实施时,并没有那么容易。许多父母包括我自己在内,不自觉地就容易进入另一个极端:过分强调无条件,而忽略了孩子也需要规则来建立安全感,需要父母坦诚对待而不是“表里不一”。今天,咱们主要聊聊接纳孩子这回事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每个父母对孩子的接纳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同样的行为,A父母会欣然接受,B父母则会大发雷霆。比如同样是读书,A读各种小说、杂书,父母都不干预,但B父母会禁止孩子买一切跟学习无关的书;再比如A拿着蜡笔在家里墙上乱涂乱画,他的父母觉得这没什么,但B父母则禁止孩子在家里的墙壁上写字画画。

而且,父母们对孩子行为的接纳程度还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同。比如在家的时候,父母能接受孩子不愉快时的哭闹和发脾气,但到了公共场合,同样的行为则会招来父母的责骂和不耐烦。

除此之外,父母对孩子行为的接纳程度也会随着自己心情的不同而变化。今天发工资了,那我们看到把家里弄得一团糟的孩子也觉得可以接受,很可爱;昨天被上司批评了,孩子肚子饿的哭闹声都让我们觉得刺耳。

父母也是人,不是圣人,不可能时时刻刻维持着嘴角上扬,轻声慢语和温柔耐心。可是我们总是担心自己的负面情绪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而强迫自己伪装,这就是“虚假的接纳”。但这种蹩脚的演技根本骗不过那群聪明的孩子,孩子在感知情绪方面有着惊人的天赋,他们凭着直觉就能感受到父母真实的情绪。

这样一来,我们表面的虚假和内心的真实会让孩子感觉到矛盾,他们不明白为什么爸爸妈妈不开心要假装开心,生气要假装高兴,难过要假装快乐。孩子并不会因为我们的牺牲而感动,他们只会觉得父母不信任自己,不爱自己,欺骗自己。

“无条件接纳”到头来成了一场骗局,骗父母,骗孩子,最后大家都会觉得委屈。因此,与其费力维持“无条件接纳”,不如诚实地表达自己,我想,比起“完美的父母”,孩子更喜欢“真实的父母”。

在《P.E.T.父母效能训练》中,托马斯·戈登博士提出了一个核心理念就是问题归属理念。他认为许多父母都落入了一个陷阱,即为本该归属于孩子的事情,父母却承担了解决问题的责任,而不是鼓励孩子自行解决自己面对的问题。

孩子有权利和义务去面对不同的情绪,除了被接受也会面对拒绝,需要明白父母也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如果父母为了孩子把一切负面的东西挡在门外,这对孩子反而是不好的。所以,好的育儿理念值得学习,但不能矫枉过正,虚假的“无条件接纳”需要摒弃,真诚比什么都重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