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忙焦虑
近日网上流传某家长吐槽“我就退群怎么了”的视频,引发了热议。
一个家长退群没什么,肯定没有川普退群后果严重。
然而却有更多的人仿佛感同身受,因为这样的吐槽引发的当下无数家长的切肤之痛。
这位家长的吐槽,明显是家校沟通带来的焦虑和压力导致情绪一时崩溃的结果。围观热议的网友们,家长、教师或旁观者,感受得到这份焦虑和压力,更感受到当下教育困局下的困惑与迷茫。
第一步,看到家长的焦虑,很可能是来自孩子班级群里老师的某个任务或举动带来的。但迄今为止,没有看到事件的事实澄清。网友倒是找出一堆家长收到的越界作业的吐槽。
第二步,又一些老师出来吐槽,用另一部分的合理的家庭作业来回应前者的吐槽,以他人之事,吐自己之槽。这方面反映的是老师的焦虑。
这两个阵营的焦虑,形成了鸡同鸭讲的错位对应。
吃瓜群众兴奋了,好大的瓜。
老师应该为教学负主要责任,家长应该为家庭教育负主要责任,社会应该为教育提供良好的支持氛围……——一通废话。
问题的关键是,老师什么时候越了界?家长什么时候越了界?有关部门什么时候越了界?
某地方教育局迅速推出了规定:教师不得将自身的教学事务布置给家长做。
这个地方的教育局尽职尽责了吗?还是通过这个规定的出台,缓解一下主管部门领导的焦虑呢?
情绪的释放,是人的一种正常表现。情绪释放的失控,其实也是生活中的偶发常态。聚焦于情绪失控背后的压力失衡,人们列举出一系列的“应该”“不应该”,而应该与不应该背后的边界,应然层面是怎样的(比如如某地方教育局规定,即是一种应然边界)?实际状态是怎样的(教育局有没有调查?家长有没有理性认知?教师有没有理性反思)?
没有这些实然状态的考察,出台一系列应然的应对“良策”,与闭门造车向壁虚构无异。
实际状况的考察背后,还有形成这些状态的机制是什么?哪些机制是家长与孩子、学校及教师,主管机构,吃瓜群众应该接受的,哪些是可以通过沟通协作改善的?
这些问题缺乏审视和调查的话,焦虑的产生将是源源不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