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旅行作品优秀作品荟萃

走过的古街老巷——屯溪老街

2018-08-17  本文已影响233人  爱吃钢丝面的老刘

屯溪老街座落在黄山市屯溪区中心地段,北面依山,南面傍水,全长1272米。屯溪老街,原名屯溪街,由新安江、横江、率水河、三江汇流之地的一个水埠码头发展起来的。所以又被称为流动的“清明上河图” ,是中国保存最完整、最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筑风格的古代街市。

民国时期,屯溪老街曾名中山正街,已有“沪杭大商埠会”。安徽省厘税局、盐公堂、商会等商业机构均设在屯溪。统战期间,大批商贾和难民涌入屯溪,三战区司令长官部也在屯溪,于是人口骤增,经济一度繁荣,被称为“小上海”。老街包括一条直街、三条横街和十八条小巷,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余幢徽派建筑构成整个街巷。

来黄山市,第一个景点就锁定在屯溪老街。一大早袅袅的炊烟还没有散去,我已经来到老街,来旅游的人还没有踪影,这里已经响起了我的脚步声。

临街商铺大门还都紧闭着,寥寥无几行人匆匆而过。开门早的商铺正在卸掉门板,准备迎接客人,小店新的一天就从这里开始了。

清晨的老街经历了一夜的梦境,悄悄地醒来,带着朦胧般的脸庞注视着起大早的人们。

古玩会所,已经迎接来了第一波客人。琳琅满目古玩向客人展示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引来参观者的赞叹。

中共皖南委员会机关旧址,就坐落在屯溪老街区69号,这是清朝后期兴建的一幢砖木结构的二层临街楼房。中共皖南特委机关旧址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领导皖南地区革命斗争的领导机关驻地,是黄山中心城区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革命纪念地。1933年冬,方志敏派赣东北省总工会秘书长李杰三来屯溪从事党的活动,并建立中共皖南特委,先后发动和领导了5次有影响的农民革命暴动,其中袔村暴动后建立了皖南第一个苏维埃政府。(两个老人正在从中共皖南委员会机关旧址门前经过)

我从这里经过时放慢了脚步,细心驻足观看这栋简易木质二层小楼,记录发生过的历史事件,让后人铭记心中。眼前这位驻足者,静默在思考着什么?像这样的人已有好几位了,他们都停下匆忙的脚步,留心这座历史建筑里曾经发生过的事件的地方。

新河巷,旧时以巷内开设有当铺而名为当铺巷。1979年改名为新河巷。我喜欢老街里这样的小巷,往往小巷深处有故事,让你有意外的收获。

立新巷,旧时以巷内多蝙蝠而称蝙蝠巷。后又以巷内住有八家富户,而改名为八福巷。一位老人聚精会神在看报,我不忍打扰,拍下了老人看报的情景,难道旧时这里的蝙蝠真的多吗?

榆林巷,此巷过去是卒水喝横江航船的停靠码头及街市沟通的巷道,也是渔民出入集市必经之途径,故称渔民巷,俗称鱼鳞巷“榆林”是屯溪方言“鱼鳞”的谐音。窄窄的小巷子里,承载着那么多的故事,我的脚步也停不下来继续探寻故事的起源。

像这样的小巷子,老街有十八条,它们都有自己的身世,窄小破旧不堪小巷,走在这里都怕两边是否安全,可脚下石板路却干净的几乎一尘不染,让人感到奇怪,看来这里的居民十分爱惜小巷。

还淳巷,巷口原建有一座跨巷阁楼,叫做“鸿楼”。楼下设有有茶号,茶工习称此巷为鸿楼巷。取名“还淳”意为还人以淳朴敦厚之风气。虽然巷子看不到什么让人惊奇的东西,但我喜欢这里的宁静和安逸,让人有种放松和回归自然本真的意愿。

孩子们的打闹嬉笑声,由巷子的深处传来,我远远望着等待他们进入我的镜头。这一幕让我想起了我曾经的孩童时代的点点滴滴。

永新巷,旧名麻油巷,因过去巷内曾有专做小磨香油的作坊,习惯上称为麻油巷。后改称为永新巷。

风林巷,早年巷子边有一处坟地,故称坟灵巷,后以音易字,名凤麟巷或风林巷。

地盘巷、这么窄小的巷子看来旧时还有地盘之分。

德仁巷,旧时巷内有潘氏宗祠,故名祠堂巷,又称祠基巷。因巷口处有百年老店“同德仁”,1982年更名为德仁巷。

徽菜,它起源于黄山歙县(古徽州)。由于新安江畔的屯溪小镇成为“祁红”、“屯绿”等名茶和徽墨、歙砚等土特产品的集散中心,商业兴起,饮食业发达,徽菜也随之转移到了屯溪,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徽菜以烹制山珍野味而著称。徽州菜发端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民国间继续发展,建国后进一步发扬光大。徽菜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饮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位于老街151号的老徽菜馆,大厅内的情景,这时还早,没到饭点。

“新苏老徽馆”创立于1876年,前身为“新苏徽面馆”,创始人为在上海滩赫赫有名的徽馆名厨路文彬。现在该店的掌理人路任群是徽菜文化名人路文彬的裔孙,曾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菜)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徽菜大师”、“高级厨师”等众多荣誉。凭借高超的传统徽菜技艺和富有文化底蕴的室内外装饰,新苏老徽馆逐渐成为屯溪老街经典徽菜展示窗口。

万粹楼是中国首家古建筑形私人博物馆。面积2000多平方米,糅合了徽派民居、园林、府第、商铺的风格。馆内陈列着主人收藏的大批文物,以及500多件当代名人字画、900方珍贵砚台。据说是国内少有的古建筑形式的私人博物馆。此楼建于1996年,楼高四层,采用明清时代古建筑遗存的石雕、砖雕、木雕等旧构件中的精口,按徽派建筑的风格重新组合而成。一楼“九百砚堂”陈列、经营以歙砚为主的四大名砚及文房四宝。

时间还早,万粹楼还没有开门,门前游客们已经一拨拨在这里留影纪念。

老街上典型的徽派建筑,让人一饱眼福,一个个有特色的牌匾映衬出浓浓的地道徽州地域风格。

屯溪老街像一张名片,闪烁着地域的光彩,又像一位老人在向游人讲述着这里的故事,清晰而明快告诉游人这里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