啬心:人资测评的具体步骤是哪些?
上篇——啬心:人资测评技术的价值是什么?
前言:
1、本来这篇是接《人资测评的方式是什么》的,但发布时弄错了,发成《人资测评技术的价值是什么》,带来的不变敬请谅解。
2、人资测评技术的解说、铺垫文章自此结束。这些文章基本在讲概念和模型。啬心写得很痛苦——文章逻辑要不断地论证,阐述语言要不停修正,又想字少不断删字,而人资测评技术没几十万字是不可能得透的……从下笔到发布,有时要反复折腾十几次,特耗精力。
这种方式行不远,一则太耗精力,二则太晦涩读者看不下去。我可以拿深度阅读、有效阅读必然痛苦来说事,但无法掩盖阅读量、转发量低的事实,也无法改变该事实。
而文章是要大家传阅的,作者才有动力……
鉴于此,啬心往后基本不会再写此类文章(或者说在阅友接受度没起来时不会再写类似文章),而会多写一些有生活实相、容易接受的文章,一则自己可以写得容易些,二则阅友读得轻松些,三则文章扩散的机会大些。
不过,有一点啬心还是想说明:这六篇铺垫文章(含本文)可能晦涩,但含金量高——更确切地说,真有耐心通读明白,基本就掌握了“人资测评技术”的心法了,剩下的只需留心生活并多思考生活实相的因果关系,便能掌握人资测评技术了。
不管怎样,祝福持续观阅的读友(现在好像还非常少*_*)会步入专业的人资管理轨道,生活越来越好。
以下正文:
事出蹊跷必有因,找到蹊跷处的信息,你就找到关键信息了;顺藤摸瓜推导出蹊跷事的蹊跷根因,你就找到事物的本质了;找到事物的本质,你就看清肉眼不可视处的情况了……如此,你已初步完成人资测评了。
①
—素质/环境测评的方式—
素质&环境测评的方式是“观察-推理-出结论”,关键步骤是“观察”和“推理”(见《人资测评的方式是什么?(链接)》),如下2图:
②
—测评的具体过程—
素质/环境测评的方式是“观察-推理-出结论”,相应的具体过程是提取关键信息(观察)—逻辑演绎(推理)——导出结论(并支撑相关决策),详见下图:
为更直观的解说上图的三个步骤,即提取关键信息-用演绎法推理-素质/环境数据报告,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视频6.16M,剪自《神探夏洛克•S01E01》)
从上个视频,我们可以看到麦考夫的3个演绎过程:
1、演绎华生不存在“信任危机”。
2、演绎华生没有“创后应激障碍”。
3、演绎华生不会离开夏洛克,而是会加入夏洛克“构建”起来的战场。
验证麦考夫推理结论的微表情:
(视频572kb,剪自《神探夏洛克•S01E01》)
③
—提取关键信息&演绎推理的含义—
如上图表格的表头,可以看到麦考夫关于华生的演绎推理包括4部分:
1、定理/常识/既定结论。
如麦考夫本子上记录的“贝克街221B”,“信任危机(源于创后应激障碍)”等,这些既定结论来自于调查。
2、观察到的蹊跷(悖逆)处的信息。
如华生的左手并没有间歇性颤抖,整个过程也没有暴躁、失控或展现出过分的攻击性……这与有创后应激障碍&左手间歇性颤抖的人该有的行为不符,即为所谓的“蹊跷”——现实情况与调查的既定结论不符。
本质上,这些与既定结论(含常识/规律)不符合处的信息,便是关键信息。而从纷繁复杂的信息群落里,找到类似的信息(与既定结论/常识/规律不符的信息),便是提取关键信息,即观察。
评价一个人观察力好不好的重要指标之一,便是看这个人从纷繁复杂的信息群落里,找到与既定结论/常识/规律不符的信息的能力强不强,速度快不快,准不准确。
3、逻辑演绎(演绎推理)。
关于演绎法,某度百科的解释是“通过一般性推导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这里的一般性,即是前面说的常识与定理(含既定结论)等;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则是表头的“导出(新)结论”里的“新结论”。
逻辑演绎/演绎推理,最少应包含两个步骤:
A、从关键信息,即与既定结论/常识/规律相悖逆的信息,推导出该信息所指向的事实情况是什么。
如华生不愿意受雇监视夏洛克,并快速、坚决地拒绝了,该行为的直接原因源于华生已信任夏洛克,更准确地说是已受夏洛克的吸引。
深层原因是华生容易受危险人事物的吸引,内心对危险人事物(战场)有不可遏制的偏好/喜欢。
B、找到验证新结论对错的佐证信息。
华生在平静、安全的生活环境中,左手会有间歇性颤抖;而在与麦考夫会面时(危机压力下)却异常镇定,思路清晰……说明华生偏好危险的环境,而无法承受平淡、平静的生活环境。
4、导出新结论。
如华生不存在“信任危机”,而是无比怀念战场。
从上面的解说可以看出,提取关键信息——用演绎法推理——出素质/环境数据报告三个步骤,要做到也不算难,前提是脑袋里要先有既定结论/常识/定律等相关知识、信息的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