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散文乡土故事散文

今秋愿驾罡风驰骋万里,在故土山果的诱惑里阵亡

2017-11-18  本文已影响23人  天河奔骁

展开地图,我的家乡宜丰,只是赣西北九领山南麓的一个不起眼的小点。 这个全国十大竹乡之一的小县,此时,正安静地躺在华中大地的怀抱,沐浴着亚热带金色秋天的阳光。

赣鄱之地,群山连绵,峰峦耸立,山水明秀,竹木茂密,资源富饶。这片神奇的土地,哺育了我,滋养我成长。想起故乡,思念大山,回味美味,我愿驾金秋万里罡风,与山野美味诱惑无处不在的故土再度相逢。

五月吐蕊,六月花开,阳光下,金灿灿,毛绒绒,丛丛簇簇,开满枝头,浓郁的毛栗花味道,在初夏细润清爽的空气中弥漫,故乡山里谷外十里飘香。绿水青山的画板上,季节用画笔把家乡描绘得靓丽无比。

金秋九月,艳阳高照,大山里的毛栗子按捺不住丰收的喜悦,鼓着腮帮子咧嘴大笑,这一笑,便再也合不拢嘴。那小刺猬般的身子里,孕育成熟的毛栗子,闪着暗褐色的光,诱惑着上山砍柴的孩子们,谁见了也挪不开步。

农家自种的大板栗,要把栗子取出吃到肚里,尚且不易,更何况是身型小得多的毛栗子。性急吃不着毛栗子,一不小心被刺,可痛得不轻。要想解馋吃肉,就得挨它的刺。农家孩子刺中取栗自有办法,他们把毛栗子果球连柄带叶摘下,扔在地上,用鞋掌踩住,顺地一搓,坚挺的毛刺失了锋芒,再捡起来剥开;要是遇到没有开口的毛栗子,那可就麻烦多了,籽嫩汁多的小果球,经不起大力搓踏,只能小心翼翼,左手用树杈子摁住毛球,右手拿一块石头,对准毛球边敲开口子,直到敲出籽粒。喉咙里伸出手的孩子,常行蛮力不讲技巧,只敲开一点果壳,就用手去掰,往往被刺得嗷嗷鬼叫不停甩手。

对于结伙砍柴的农家孩子来说,满山毛栗子成熟的季节,不啻是他们寻找美食的节日。一路寻找柴火,一边寻觅毛栗子,幸苦的劳动之余,享受山野的馈赠,痛并快乐着,真是开心。

毛栗子

最最难忘的是四十二年前的一次有趣经历。晨光熹微,天刚蒙蒙亮,六七个大大小小的孩子,打着火把,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晨雾弥漫田垄,山岚缭绕山腰,薄薄的轻纱挡得住远眺的目光,挡不住心向大山捡拾尖栗子的冲动,那里藏着孩子们日思夜想的秘密。不知道走了多久,只记得走进那片原始森林的一刻,几个脚走出水泡孩子,忘了疼痛,大声高喊,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太阳光穿透栗子林,洒落在稚嫩的脸庞上。

我们几个年纪小点的孩子,在大孩子咋咋唬唬的恐吓下,唯恐掉队落入山中怪兽之嘴,忍着脚板磨出水泡,获得了一次艰苦跋涉后满载而归的体念。馋欲诱惑如此美妙,战胜自我其乐无穷。

眼前,树上挂满了"刺球",大多栗壳已经张开,有的嘴里含着褐黄的栗子,有的空壳高挂半空。树叶之下,杂草丛中,到处都是指甲盖大小的尖栗子,我们蜂拥而上,只恨爹妈少生了手,拼命地捡拾起来,装进口袋或者书包里。拾掇完地面上的,大孩子自告奋勇,砍一根长长的竹竿,敲打着树上的栗球,栗球争先恐后跌落下来,下了一场尖栗子雨。看着遍地的栗子、栗球,我们的笑声伴着"沙沙"的树叶声在山间回荡。那种开心,一辈子也记得真切。更让我刻骨铭心的是,当我把手探入树根下一个拳头大小的洞里时,我收获了满满一袋的尖栗子,大家都好奇地围拢过来,看着我掏树洞,抓栗子,也不来争抢。撞大运中奖平生就经历过这一次!其实尖栗子并没有被我全部掏出来,我撒了一个谎。一个农村生活过的普通孩子,亲眼见到农人辛劳一生,生活不易,何况山野动物。余下的就留给那些整天忙碌的小松鼠们吧。繁华的硕果落尽,也该敬畏悲悯别的生灵,心怀感恩,任何时候都需要,这是淳朴的山民让我懂得的道理。

尖栗子

老家有句俗语讲"八月瓜,九月炸"。言下之意是,这种叫八月瓜的野果八月熟不了,至少要到九月份才能成熟。它通常一根藤上长十几二十个,大的半斤左右,小的几两,外形呈牛睾丸形,家乡俗称牛卵坨,又称八月肭。

这种山里野果,外表呈红棕色或棕黄色,果肉黄白膏腴,晶莹剔透。作为野生珍稀品,据说曾是中国古代皇室贡品。山里的孩子,估计很少没有吃过的,它是童年难得摘到且最美味的水果。平时上山砍柴或者放牛,漫山遍野地找也未必能找得到。

八月瓜多生长在灌木丛中,或趴在崖壁的石头缝里,不易寻找。有一次上山砍柴,偶遇一株攀缘在杂树上的八月瓜藤,隐约看见结了果,我欣喜若狂,脱了鞋子就往树上爬,结果发现几只果一个也没熟,只好遗憾地用树枝伪装把它藏起来,生怕美味日后被哪个砍柴人或者放牛娃发现。等待的日子真显漫长,内心惶惶不安,隔三差五去看它,还是没有成熟,上山一次也费劲,不去看吧,又怕别人捷足先登,先下手为强,又担心哪天它熟过头炸开来烂掉,很是纠结。

吃上八月瓜,还得看缘分。幸亏我的口福不错。总算等来了一解嘴馋的那天。记得摘下它很不容易。它藏在阴暗的小树和荆棘里,硬着头皮钻进去,才摘到它,那咧开的口子招引着我,白白的囊诱惑着我,我全然不顾衣服被划破,手指被刺伤,出乎意料的是,还意外发现了以前没发现的几只八月瓜,顺着藤蔓一个个地摘下来,掰开果皮,咬一口乳白色的果肉,满口生香。

从前听有经验的山民说,鸟儿垂青八月瓜,倘若山鸟在林子某处喳喳叫个不停,往往有八月瓜在。八月瓜味道不错,可惜籽太多,如果没有黑黑的籽,那真是人间极品。

牛卵坨

如今,从来没见过城里的商场里有这种野果,原生态的八月瓜不是有钱就一定能随便买到啊。在农贸市场,偶然一次看到挑担卖菜的山里人,在蔬菜边上摆放着几只八月瓜,引得我驻足观看。好想买下尝尝,问问价钱,贵得要命。摘取的野果自己不舍得吃,待价而沽,也许是农村贫苦人家的写照。现在,不少地方山林被破坏,也有些地方封山育林了,人们只能望"瓜"兴叹,也许过不了多少年,八月瓜只能在甜美在我们童年的记忆里。曾经攀爬过的那颗八月瓜藤,不知道现在还好吗?我愿它开枝散叶,子孙遍野。它的藤蔓早已爬进我的心田,它诱人芬芳早已深入我的骨髓。

八月肭

小公公家对面的无名山上的野山楂树,经常在我的梦里开花结果。家乡的土话管山楂果叫山楂子。秋风萧瑟芒草泛黄时,零零星星的山楂树结满了红红的果,上上下下,密密麻麻,火红火红,红宝石般掩映在绿树丛中,秋风掀开翡翠般的黛叶,山楂露出笑脸,是深秋的山野里含情羞涩的待嫁新娘,她在柔弱的枝头摇曳生姿,格外耀眼,空气中弥漫着果香。

一场秋雨一重霜,寒霜降临天转凉,山楂仲秋而熟,遇霜即甜,山楂果灼灼挺立风中。山楂树挂着红红的山楂果,宛若一个个山里纯朴的妹子,被秋日农家的米酒灌醉了,红着脸庞焕发出娇艳。

印象里老家的野山楂树并不高大,无须爬树就能摘取。采撷下那红红的山楂果,哪个馋嘴孩子能抵抗得了红艳艳的果子的诱惑呢?将山楂果塞进嘴里一嚼,酸酸甜甜,舌底生津,润浸心脾。味道真好,即使被酸得龇牙咧嘴,也是十足的过瘾。

野山楂

唐代大诗人杜甫有诗云:"草阁柴扉星散居,浪翻江黑雨飞初。山禽引子哺红果,溪友得钱留白鱼。"山楂在古诗中与山野、田园融为一体。杜工部的诗句让我不由得想象出这样的一个画面:几只鸟雀在山楂树上兴奋地跳来跳去,它们也正对这可爱的果子咽口水,忙着招呼雏鸟啄食山楂。此情此景更让我想起那份温暖人心的亲情。多产才子陆游在诗中叙述"行路迢迢入谷斜,系驴来憩野人家。山童负担卖红果,村女缘篱采碧花。"山童挑担卖山楂,又是一幅多么充满山区生活气息的画面。

山楂果采摘下来还是硬硬的,要放些日子,等涩味化作甘甜,变得绵软,才好吃。孩子们把刚采摘下来的山楂用清水洗净,选择大小相当果实圆润色泽鲜艳的果子,用针线穿成一串,中间扎起来,挂在脖子上,好似佩戴着鲜艳欲滴的红玛瑙项链,特别美。大人们则将山楂在沸水里焯一下,加入白糖,晒成待客的山楂蜜饯;或者清洗切片晒干,制成山楂茶干。家中来了贵客、亲戚,摆出一盘山楂蜜饯,沏一杯山楂茶,消食健胃,行气散瘀,扩张动脉,舒张血管,降脂降压,具有强心作用,令人赞不绝口。

金风过山丘,百果下枝头,莫道山楂小,色美味长留。山野的静美,秋实的凝重,全在小小的山楂果子里。

山楂子

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年四季水果不断,应时瓜果和反季节瓜果应有尽有,可花了大价钱也不见得能吃到称心如意的瓜果,实在是令人遗憾。对比童年美味的诱惑,让我唏嘘感叹,世间的变与不变,值得所有人思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