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档案

建筑档案对话黄居正| 读书的风味

2018-08-21  本文已影响0人  建筑档案

读书人 黄居正

2008年初读列维·斯特劳斯的《忧郁的热带》,我觉得有一点点枯燥。橙色和墨绿色的封面设计略带沉重,翻开目录,标题大多是以“南比克瓦拉”“吐比卡瓦希普”之类的绕口的部落名称命名。

正文第一句就是“我讨厌旅游,我恨探险家。”让人有一种被迎头一击的感觉。所以第一次阅读我只记住了诸如怎么看待巴西的土著民族、印第安人的社会结构与民族信仰等对专业有帮助的内容。

后来经刘东洋老师提议,我将这本书又重新翻阅了一遍,这才发现八年前的那次阅读漏掉了太多值得深思的东西。

■ ■ ■ ■ ■

《忧郁的热带》是一本人类学专业的书籍,文中所涉及到的对城市、宗教、历史、建筑等领域的认识不仅贯穿着人类学家应该思考的问题,而且还具备社会学的一些功能。

书中放入了整章的研究报告(如南比克瓦拉族),但绝不是冗长乏味的学术文章——当我耐心的读到“日落”一节时,我开始被船上看到的海上奇景深深吸引,曼妙的海上落日之后,我似乎也随着作者游历的行迹,感受着即将到来的新世界所带来的欣喜和兴奋。斯特劳斯花了长达五页的文字来描绘这一情境,让读者充分的被感知。

自始至终无论遇到怎样的风景或故事,斯特劳斯都没有表现出一丝过分的激动,在这个极富观察力的人类学研究者细腻的笔法之下,无数次类似的时刻及其所引发的思考都被完整的保存在文字之中,使我为之感动,也刷新了我对人类学田野调查的认识。

书中插图

自然与社会的关系是作者的核心话题,刺激的探险旅程和经历的奇风异俗是作者抓人眼球的一大要素。在第四期ADA读书会上,我和刘东洋老师从内容、架构、文笔风格等各个方面共同分享了对这本书的所思所想,并推荐大家采用游记和民族志的方式进行阅读,以便从那些回味无穷的小故事中得到愉悦和思考。

1

乐在其中

我的人生乐趣有三点:读书、旅行、交友,说到底这三者都是同一件事情——求知。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每天都会花3-4小时的时间阅读,而且书的内容也不局限于我的专业,我喜欢收藏艺术史方面的书籍,当然文学也喜欢读。

最近我与王辉老师相约一起读哥特,所以也会挑选一些史学家写的有关哥特的经典文献,例如:潘洛夫斯基的《哥特建筑与经院哲学》、沃林格尔的《哥特形式论》和《抽象与移情》、还有马勒的《图像学:12世纪到18世纪的宗教艺术》等,都是最近正在学习的。

读书是很有乐趣的一件事,当我第一次打开一本新书时,内心是非常期待的,旺盛的好奇心驱使我迫切的想要读下去,就好像玩智力游戏一样调动着我全身的脑细胞。翻开第一页,我随即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如果那是一本好书,我便立刻接触到世界上一个最健谈的人。这个谈话者引导我前进,带我到一个不同的国度或不同的时代,或者对我发泄一些私人的情绪,鼓励我不受禁锢。

读完一本书之后,往往会伴随着满满的幸福感,但读的过程中肯定有痛苦,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像小说一样顺畅,有的时候要带着这种痛苦的思考,有的时候读不懂,那就干脆把它越过去,可能读下一本书的时候就突然明白了,知识之间的相互连贯是非常有意思的,这种内在的逻辑关系能够帮助我们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你正在阅读的书,对于你的意义,只有你自己才是最好的裁判。

黄居正的书单

人类学范畴:

马林诺夫斯基《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

列维- 斯特劳斯《忧郁的热带》

埃马纽埃尔·勒华拉杜里《蒙塔尤:1294-1324年奥克西坦尼的一个小山村》

哥特建筑研究:

潘洛夫斯基《哥特建筑与经院哲学》

沃林格尔《哥特形式论》

沃林格尔《抽象与移情》

马勒《图像学:12世纪到18世纪的宗教艺术》

关于文艺复兴与艺术流派:

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保罗·奥斯卡·克利斯特勒《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与艺术》

E. H. 贡布里希《文艺复兴:西方艺术的伟大时代》

海因里希·沃尔夫林《古典艺术:文艺复兴艺术导论》

海因里希·沃尔夫林《美术史的基本概念:后期艺术发展中的发展问题》

H. W. 詹森《詹森艺术史(插图第七版)》

金·恩《米开朗基罗与教皇的天花板》

罗斯·金《圆顶的故事》

保罗·斯特拉森《美第奇家族:文艺复兴的教父们》

建筑史、建筑哲学与建筑精神:

莫霍利·纳吉《从材料到建筑》(现中文译名:新视觉)

梅洛·庞蒂《眼与心》

温克尔曼《希腊美术模仿论》

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

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

谷崎润一郎《阴翳礼赞》

吉迪翁《空间·时间·建筑》

弗兰姆普敦《建构文化研究》

2

关于读书这件雅事的分享

【ADA读书会】《忧郁的热带》

【ADA读书会】《哥特建筑与经院哲学》

【ADA系列讲座】密斯·凡·德·罗:徘徊在古典与非古典之间

【ADA系列讲座】现代建筑的流变:从拉斐尔前派到包豪斯

【ADA系列讲座】现代建筑的流变:勒·柯布西耶--建筑起源的追溯与原型的展开

【建筑理论研究】阿尔瓦罗·西扎:从场地到场所

【建筑理论研究】阿尔瓦·阿尔托:平常的建筑

【建筑理论研究】路易·康:筑造的意志

【建筑理论研究】阿尔瓦·阿尔托:幸福的建筑

【建筑理论研究】卡洛•斯卡帕:时间的形状

【勒·柯布西耶-巨人的建筑系列讲座】美杜莎与阿波罗:拉图雷特的两副面孔

【勒·柯布西耶-巨人的建筑系列讲座】柯布在1915

【三开间X-TALK系列讲座】行走的意义

【手泽与年轮:阿尔瓦·阿尔托的平常建筑行前讲座】材料物性与建筑中的人文精神

3

默想的价值

记得有一位学者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於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在以色列,人均每年都要读书64本。当孩子稍稍懂事时,几乎每一个母亲都会严肃地告诉他:书里藏着的是智慧,这要比钱或钻石贵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所以,犹太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文盲的民族,就连犹太人的乞丐也是离不开书的。在犹太人眼里,爱好读书看报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人所具有的一种美德。

我选择读书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期望通过阅读来为自己增添智慧,厚实精神的底色,而实际上在这十几年的读书历程中,我所收获的已经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

真正的读书人,不仅仅是追求读书致用的学者,而且在他们的眼中、心中、手中,有一个完整的世界,这个世界不仅有“格物致知”的务实价值,更有“心之所向”的安静与美好。

- End -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