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回忆录.读书笔记12

第12天: 第36讲、十八世纪法国文学、德国文学
第37讲、歌德、席勒及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第38讲、十八世纪中国文学与曹雪芹
十八世纪的法国,正值路易苛政时期,社会动荡,没有言论自由,这个时期诞生了反抗文学。孟德斯鸠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写的《论法的精神》,提出了三权分立的主张,是民主国家研究法律必读之书,也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根本。孟德斯鸠说过:一个人在痛苦的时候,最像一个人”,他懂得人民的痛苦,理解下层人民的艰难,但他始终能保持一颗明朗的心,他有才能,有头脑,心肠也好,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写了《波斯人的信札》,以假托的方式,以信讽刺当时的法国政权,算是对当时沉闷的社会的一种反抗。伏尔泰的哲学与剧本数目可观,但木心先生认为其作品太过浮夸,自恋,比较中肯的一面是他喜好用讽刺嘲弄的口吻来炫耀他的伶牙俐齿,这便也限制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狄德罗,另一位法国作家,他有着极敏锐的观察力,有反抗性,叛逆性,他的文笔好,翻译了很多的名著,也是舞台与绘画艺术的评论家,他的《百科全书》涵盖内容非常之文学,尤重民治主义的信条,认为“国家政府之第一要务,乃要顾及人民的幸福。”博马舍《费加罗的婚礼》、《赛维利亚理发师》,卢梭的《忏悔录》、《社会契约论》都是这个时代伟大的作品,尤其是《社会契约论》被称为“革命的圣经”,在现在社会也是有着极深刻的现实意义的。木心先生总结“十八世纪法国文学,是重理智,是散文的法国,不是诗的法国”
腓特烈大帝对十八世纪德国文学的发展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戈特舍得是德国文学的先驱者,克洛卜施托克的《救世主》,威兰对莎翁作品的翻译,都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莱辛的美学著作《拉奥孔:论诗与画的界限》表现了他极强的性格特征,既能引人入胜,也能非常的真挚诚实。
歌德的作品《浮士德》充分体现了西方文化的阳刚,木心先生说我们在阅读时要读懂作者的深意,而不是作者没有想到的深意,这不由得联想到在文革时期可怕的文字狱,由字面引申出太多不存在的东西,存在不存在的,提及不提及的,均成为靶子,成了攻击目标,对文学作品又怎能如此扩展的引申开去呢?《少年维特的烦恼》是部难得的发作品,可以一读再读。歌德说过“假如我爱你,与你无涉”全世界都在欣赏这句话,伟大的性格产生了伟大的艺术,歌德便是如此。
弗里德里希.席勒的诗技法精明,情节动人,没有过多的儿女情长的描写,更多的是自由与斗争。《强盗》《奥尔良的女郎》《威廉退尔》都是他比较出名的作品,席勒与歌德之间的友谊是难得的相互的欣赏,他们是知己,友情一直为世人所羡慕。
十八世纪欧洲的文学以英法文学主兴,意大利的哥尔多克(意大利的莫里哀)、帕里尼的《一日》,阿尔菲耶里,维加,卡尔德龙,还有葡萄牙的卡蒙斯,丹麦的霍尔堡,欧伦施莱厄,瑞典的谢恩赫尔姆,俄罗斯的罗蒙诺索夫,卡拉姆津等等,都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代表人物,略过!
前讲中关于中国文学失去了发展的契机,即使是有徐光启,有利玛窦。在十八世纪的中国又错过了一个历史的契机。在康熙乾隆年间,盛世太平,统治者也是极为通达,文艺茂盛,但也无可避免的有文字狱。这一百年的文艺作品主要有:孔尚任《桃花扇》、洪升《长生殿》、曹雪芹《红楼梦》、吴敬梓《儒林外史》、黄仲则的诗,纪晓岚,袁枚的笔记,不可谓不多。但因为地域性太强,较难翻译而限制了中国文学作品的流传。其中曹雪芹的《红楼梦》不仅是中国更是世界四大文学作品之一,可见其伟大,《红楼梦》是集大成者,“有赋,有文,有诗,有词,有曲,有传奇,且极富作者个性”。《红楼梦》又称: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曹雪芹用红楼梦这样一个很宽泛的名字,似乎不着边际,但也因此更具艺术性。时、空、名、景、四大优势,书首的诗、词、文也是极具暗示性,加之曹雷芹对回忆的再度感受,幻化的人物形象才可以极复杂的关系的交织成一段传奇。木心先生总结曹雪芹的伟大之处:“一是,细节伟大,玲珑剔透:一痰,一咳、一物,都是水盈盈的;二是:整体控制的伟大:绝对冷酷,不宠人物”,这便是木心先生与我们的不同之处,看的是如此的深刻,对我们以粗略的故事、表面的人物形象及一眼看到底的情节来评价一部作品来说是完全不同的角度,这一欣赏作品的眼光也是有着极深刻的文学涵养的,与这部伟大作品一样,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与阅读的。最后,木心先生认为《红楼梦》的后一部分是遗失的,并不是没有完结,因为在引子里说的似已暗示了整个故事的结局。他还指出了《红楼梦》在写作上存在的不足之处,当然算是他个人的见解。木心先生对《红楼梦》的讲解给了我们再次欣赏这部作品的不同的角度与方法,这一讲内容实用性很强。
2018.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