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母亲

2018-12-28  本文已影响89人  蔡吉利

虽然母亲离开我已经二十多年了,但"妈"这个称呼仍然是我心底里最深的痛。哪怕只是默念一声,也会失声哽咽,泪如泉涌。

女儿常常会问我:"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你最想回到什么时候?"

我的回答必定是十二、三岁时,在我青春期到来之际,我一定要乖巧懂事,不冲撞母亲,不让她伤心。

女儿说:"那时没有我。"

我说:"没有你可以,但是那时的我是有妈的孩子……"

记忆中:母亲是极其聪慧的。

记得三哥初学几何时,对这种抽象的学科毫无头绪,学习上一度吃力。母亲居然用废旧报纸搓成小棒,搭建了各种立体模型,为三哥讲解空间、角度等概念。听说当年母亲所在的全庄只有三人考上了县城的重点高中,母亲是其中一名。

记忆中:母亲是极其刚强的。

母亲幼年时因为家庭成分高,整个童年少年时期是在饱受歧视和排挤中度过的。那时母亲家境贫寒,靠亲友资助,即便是每天只能吃红薯叶,借炉膛里的灶火看书,母亲也毅然要把学上下去。后来母亲年纪轻轻,又孤身一人来到大西北求学、工作。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家乡接连传来噩耗,姥姥和大舅在一个月内都病饿而逝,当时还在上学的母亲一边忍受着失去亲人的痛苦,一边承担起照顾年少的弟弟、抚养年幼的侄儿的重担。

后来母亲生了我们兄妹四人。大哥天资聪颖,但是性格执拗。二哥活泼好动,生性顽劣。三哥大智若愚,开窍很晚。而我作为最小的女儿,性情乖戾,脾气暴躁,特别是青春期叛逆严重,常常顶撞母亲。父亲又不善交际,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家中事无巨细,都是母亲在操持。但是记忆中母亲从来没有抱怨、没有哭天抹泪,都是一个人在默默承受。

记忆中:母亲是为人谦和有礼的。

母亲从来不会议论东家长西家短。犹记当年母亲出殡那天,漫山遍野里都是乌压压的人群。往日毫无人气的坟场那一刻都是来送母亲最后一程的老同事、老朋友、老邻居。那时距离母亲调离此地的单位,举家搬迁去外地已十多载。那么多熟悉不熟悉的叔叔阿姨,拉着我们兄妹的手,一句:“姚会计”刚出口,便都红了眼眶。

记忆中:母亲管教子女的方法是别出心裁,独树一帜的。

曾经二哥和一些品行不端的少年混在一处,开始惹是生非。母亲竟然想出了考试的法子。母亲出题,邻家叔叔监考。考试及格的孩子可以继续在一起玩耍。后来只有二哥和邻家的哥哥俩人通过了考试,那些不良少年输得心服口服。

小时候,门前有一条小河。因为河水中混有工厂排出的工业废水,所以母亲禁止我去河中玩耍。有一次,我在河中嬉戏时被母亲发现,将我带回家中。母亲既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而是拿出来一张纸和一支笔,告诉我犯了错误要写检讨书。那时的我年仅五岁,别说写字就连认字也没几个。就这样我人生中的第一份检讨书就是母亲拿着我的手一笔一画完成的。然后母亲把检讨书贴在了门上。接下来的几天里,母亲下班回到家后,就开始教我念诵门上的检讨书。几遍过后,检讨书上的字也全会认了,也明白了自己究竟错在了哪里。

记忆中:母亲对我们早期的启蒙益智是煞费苦心的。

小时候电视还没有普及,我记忆中每晚家中的娱乐活动就是智力抢答。在那个没有网络,没有百度,甚至连书籍都极度匮乏的年代里,不知道母亲从那里弄来许多益智类问题。例如:一个桌子四个角,砍掉一个还剩几个?一只鸭子在排队,从前数第四名,从后数第三名,一共有几只鸭子?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年纪相仿的兄妹四人在昏黄的灯光中踊跃回答,那份温馨和愉悦的画面已经在我记忆中定格。后来我们兄妹四人都能顺利考上大学,母亲功不可没。

记忆中:母亲是勤劳的。

母亲工作很忙,每次下班回家都是天黑了。但是母亲仍旧不会闲下来,不是辅导我们的功课,就是在缝纫机前忙碌,似乎每次睡梦中都还能听到缝纫机的踏踏声。每到新年,我们都会穿上崭新的衣服,而这些新衣服都是母亲熬夜为我们赶制出来的。

记忆中:母亲是简朴的。

印象中母亲没有昂贵的衣服,退休前几乎都是单位发的工作服,退休后常年是一件暗红色的外套。我当时还问母亲:怎么买这么难看的衣服?母亲回答:便宜。后来三嫂给母亲买了一套很漂亮大方的衣服,母亲戏称为:逛服。(出门逛街的衣服)母亲离世的那天清晨就是穿着这身衣服走的。

记忆中母亲是不爱我们的,我们母女之间似乎没有拥抱过,没有说过“爱”,回忆起才明白母亲把所有的爱都倾注给了我们,母亲的爱不是挂在嘴上而是放在心中。

母亲离开我很久很久了,久到我几乎忘记了她的容颜,但是对母亲的思念却越来越强烈。多少次梦中见到母亲,都舍不得分开。梦醒后常常会失神很久……

我最想对母亲说:如果有来生,我想做您的妈妈,我会像爱女儿一样的好好爱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