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它,千千万万遍
为什么我如此讨厌重复性工作?
所谓重复性的事情,比如:做完试卷再检查一遍、看过的电影再看一遍、读过的书再读一遍、写过的文章再修改一遍。这些事情如果能够重复,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但是我非就讨厌重复,往往认为已成定局。
可能因为个人原因吧,总是做什么都会想一次做好,做完美了,所以第一次付出的认真消耗了过多的精力。也是因为用了十分的认真,所以认为再重复做也不会更好了,更何况精力也不允许。那这样到底是高效还是低效呢?我不知道。
也许人生是一场拉锯战,不在乎谁走得快,而在于谁走得远。过于用力的人把自己消耗磨损得也越快,若是能趁热打铁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也算是没白折腾,但就怕……
可是也有人平平淡淡,一生倒是很长,但也平庸无奇,这也真是令人沮丧。
人生是场持久战吧。要持久,但也要战。该用一种什么心态呢?又是中庸吧,真难把握。可能是要“适度努力”,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内努力。那承受范围又是什么呢?体力和精力皆要劳逸结合。
还是抽象不够具体……
当然,也有我愿意去重复做的事情,比如:重复看西游记等经典之作、重复看一本我认为很不错的书如《苏菲的世界》、重复看一部电影《盗梦空间》、重复……
此时的重复似乎有所不同,每次重复首先是自己愿意并认为会有不同的收获。其实,重复都是会有收获的吧,只要用心去做,但只看喜不喜欢、愿不愿意。也许,重复或不重复都是身体和潜意识联合起来做的选择,选择重复的是那些自己真正热爱的。因为我听说过一句话――你喜欢的事情不一定是你的爱好,能让你愿意为此付出努力的才是。
真正喜欢的东西不是你能从中取得多少,而是你愿意为此付出多少。一件事,若能不知乏味地重复又重复,本身就会取得一定进步,自然也就成为爱好与擅长。
如果喜欢做一件事但又忍受不了必须重复做它的枯燥无味,那这应该并非真的喜欢,只能说是喜欢享受。
同样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是如此吧。
人生自然是场持久战,要持久,也要战。为愿意重复的事情而“战”,也因此而获得持久!而中庸,也许是在愿意重复的事情中,得到与付出的平衡与妥协。
那些愿意重复的事情看起是主观决定的,但其实并非如此。主观源于客观,客观决定主观,所以意愿其实也并非意愿,它是由外在的一切影响决定的,是一切经历塑造了自我,不必把主观意愿视为神圣得高于一切的东西,多考虑考虑主观如何被客观影响并决定着,这样会更多地免于愚蠢。
最好的感性是基于理性的感性。最好的重复是基于喜欢的重复,最好的喜欢是基于付出的喜欢。
理性是主观的思考,感性是客观所决定。可是,又有什么真正的自由意志呢?主观的思考真的就是天生就会的吗?难道不是一次又一次的经历之后所形成的思维模式吗?
所谓理性,所谓感性是否也用不着再做划分,它们只是表达形式不同,它们都是客观世界的表达,一个用身体表达,一个用思维表达。而用思维表达的客观世界是经过储存和整理的客观世界,它具有间接性、相对独立性,不会像身体表达那样直接迅速而受制于某一时、某一事。这样说来,思维表达其实是像大数据那样的宏观整体把控,而身体表达是针对特定具体事件的特殊应对。
既然如此,最好的感性是基于理性的感性就说得通了,即就是,要应对特殊情况必须基于整体判断。
喜欢绝对是属于感性范畴,重复是属于理性范畴。最好的重复是基于喜欢的重复,对应来说就成了,最好的理性是基于感性的理性,这难不成错了?这里的意思是要整体判断必须基于特殊情况。
以上,理性、感性互为基础,这允许吗?所谓基础,即是要优先考虑的东西,能存在同时优先考虑吗?存在的话,要如何优先考虑呢?可是,阴阳不就是同时存在,同等重要的吗?也许,偶数就是个神奇的存在呢。
如果感性和理性同时优先考虑,那么可以先分开分别考虑,再糅合到一起去综合均衡。也就是说,整体判断要判断,特殊情况也要考虑,两者分开并列考虑,之后再做妥协让步,达致最优效果。其实,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吧,又绕了这么一大圈。
可是最简单的道理有时候就是无法简单地运用起来,也是因为它太过简单,太过抽象。理性与感性总是矛盾,但矛盾又是普遍存在的,没什么好说。矛盾不可能消失,只能尽可能地妥协和平衡。但也是因为矛盾,看问题才更全面了不是吗?
为什么一定要矛盾相向呢?把矛盾的目标转移开来,面向它们共同的“敌人”不就可以合作了吗?所以说,分别讨论,妥协让步,以致解决问题。
从重复引申出真正的喜欢,从喜欢又拉出感性与理性的矛盾,真是冗长的讨论,快要忘了最初的问题――为什么我讨厌重复性工作?这是个错误片面的问题,该讨厌的就讨厌,喜欢的也愿意“为它千千万万遍”。如果有愿意重复做的事情,讨厌的就不必强求做,但愿意重复做的必定以付出为基础。不管是理性的付出还是感性的愿意,都源于客观外在,都同等重要、互为基础,尽管总有矛盾存在,但在两者的博弈中求同存异也可达到最优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