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打卡】26
【打卡人】孙华斌
【打卡书籍】《大地中国》韩茂莉 著
【打卡章节】近现代——北京四合院与四合院文化(1)
【阅读用时】30分钟
前文提到坐落在各地的四合院,每块砖瓦都铭刻着家乡土地的烙印,无论建筑,还是建筑文化,各地不分伯仲,不过为人们提起最多的仍是北京的四合院。也许是因为北京是中国帝王留下的最后一处都城,也许是因为北京特有的帝都风俗,北京四合院成为中国四合院建筑的代表。
1.元大都的街道
北京的四合院与北京城几乎同步建成,元大都是北京城作为统一王朝国都的起点,北京四合院也在大都的建设中一一落在了自己的位置上。大都城内大街、小巷大多成东西南北直角相交,构成棋盘状格局。从北京城的建设史来看,元、明、清几代,大街小巷的格局基本没有大的变化(图64),因此留给街道、胡同两侧的四合院的建筑空间也没有改变。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31038/cd05b4d2431fcb8a.jpg)
2.北京四合院的组合方式
北京四合院的进深依院落的数目而定,一般分为一进、二进、三进、四进,每一进院落都拥有一个完整的闭合空间,每增加一进意味着多了一个封闭的院落。由于胡同间的建筑空间是固定的,一般二进与二进院落背对背组合,分布在两条胡同之间,一进与三进院落背对背组合,四进院落则独自占用两条胡同之间的建筑用地。由于四进四合院的大门开在前面胡同,后墙在背后的胡同,有时为了方便,也会在后墙开一扇后门。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31038/3bb9aa89eb3827d6.jpg)
3.贵族府第的用地选择
贵族的府第属于大型四合院,这些超出胡同间建筑用地的院落,是整座城市统筹规划中的大事。明成祖时期确立了南、北两京制,都城建立在北京,防范蒙古人从北方草原南下,就成为保障城市安全的大事。为此,北京城内的北部、西部均驻有军队,一些地段被辟为练兵场、武器库等军事用地。明朝终结,清朝建立,用联盟取代了明朝的敌对,北京城内防范蒙古人的驻军自然撤出,腾出大片空地,被部分王府利用起来,这样既保持城内交通格局,同时满足贵族建设大型府第的占地的要求,于是清末就出现了“西城贵,东城富”的说法(东富是因为元代运河从东便门进入北京,沿东皇城根流入积水潭,为了运输方便,东城修建了许多官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