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评论杂文社会热点

班级管理不能靠“举报”

2017-11-20  本文已影响52人  33f1ffb56dc9

近日,一则《学生告状很正常,但不能以此培养告密者》微博文章爆红网络,微博发布于11月14日下午,截止19日,该文章已收获3000+评论和19000+点赞,这个微博账号也收获了56万粉丝。任教十五年的宁波小学老师王悦微专门撰写了一篇文章,谈《老师如何处理学生告状问题》,她认为“一个班级里最重要的是信任感、安全感……我希望学生们举止文明,班级井井有条,但我不希望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告密来掌握他们的动向”。“如何处理好学生的告状,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关系到整个班级良好学风、班风的形成,也关系到每一个学生成长过程中获得的幸福感,以及以此形成的价值观。”(11月19日新浪网)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那天有个小孩带巧克力来学校被同学举报,老师把那块巧克力没收了。中午举报者又来告状,说被没收巧克力的学生骂他,还想打他。老师把两个小孩叫来,问那个学生为何骂人。那学生含着眼泪喊:“因为他威胁我!叫我把巧克力送给他吃,他就不告老师!我没给他就把我告了,还笑话我!”老师觉得带零食来学校固然不对,但举报者以“告老师威胁同学,问人家要好处,更可耻!”最后的处罚是:老师让那个被举报学生当着举报者的面吃掉了巧克力,帮他出了这口气。

说实话,小孩对糖果都缺少免疫力,学校出于管理需要禁止学生带糖果到学校也是非常正确。学生偶尔偷带些糖果来学校确实是违反了学校的管理规定,但是举报、威胁同学比起带糖果到学校,性质更加的恶劣。

我们知道,很多班主任为了实现对班级的无缝隙管理,会在班级安插几个“告密者”,并且鼓励举报、告密,这是一种极端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管理模式。不少人在上学时都曾经遭遇过“亲密战友”的“无情举报”,这种“举报”有时真的会让你怀疑人生的。

告密、举报是一种非常令人讨厌的行为,它会损坏和谐的人际关系。对班级管理来说,它是不利于和谐班级气氛的形成。当告密成风时,整个班级整天你盯我、我看你,互相猜忌、互相监督、互相戒备时,学生又怎么可能安心学习,怎么可能会建立起彼此尊重、彼此信赖的和谐、融洽的关系?如果在一个班级里,学生们天天在防范着“举报者”,或者乐此不疲地充当着“举报者”,哪里还有心思安心读书,哪里会形成优良的学风、班风?良好和谐的学习环境也将不复存在。

告密、举报这种行为,也是非常不利于学生健康身心的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一个人,如果他(她)在学生阶段就养成了找人毛病、挑人是非的习惯,恐怕对其今后的成长,特别是融入社会、融入集体是非常不利的。就像上面那个故事里,学生不仅举报了带巧克力的同学,同时还要挟、威胁同学,这已经是很严重的品德问题了。

班级管理不能鼓励学生“相互举报”,因为“互相举报”就是一种学生之间“互相伤害”,而互相伤害模式是非常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也不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

凭心而论,作为成年人,我们对于那种嚼舌根、背后打小报告的人,也是非常反感的。那么孩子幼小纯洁的心灵更不可用“举报”这种方式去伤害它。诚如王悦微老师所言:如何处理好学生的告状,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关系到整个班级良好学风、班风的形成,也关系到每一个学生成长过程中获得的幸福感,以及以此形成的价值观。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