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别被骗了,写作没有那么难!
在哈佛,这所全世界知名的顶级学府,如果你想顺利从这毕业,无论你是什么专业,你必须搞定一门课,那就是写作课!是的,你没听错,在哈佛,有且只有一门必修课,那就是写作课!
在哈佛大学写作系主任James Herron博士看来,写作是一项复杂的能力,练习写作更重要的是训练一种思维,而这种思维能够帮助你去更好的认识思考这个世界和社会。
无独有偶,在《奇葩说》上,罗振宇也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未来社会,最重要的资产,是影响力。影响力怎么构成?两个能力——第一写作,第二演讲。
写作这项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其重要性。但是一旦面对写作,很多人往往觉得束手无策,无从下笔,这是很多人在初学写作时的困惑。
不过幸好,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有方法可寻的,寻找写作相关的书籍来指导就是一个好方法,不过很多人一上来就啃《故事》、《剧本》这样的大部头,难免会更加觉得难以开始。
其实在一开始,我们只需要一本简单的指导书,《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就是这样一本书,书中没有任何高深莫测的写作理论,它从始至终就是在教你一件事,如何尽可能的把一个问题写清楚,尽可能的用文字去展现出来,而且展现得让人想去读。
全书介绍了20条适用于所有人的高效写作原则,而在这其中,对于新手而言,最重要的无非以下四条:
1、自上而下的写作方式
所谓自上而下,简单地说就是开门见山,一上来就抛出结论。
写作很大程度上是排列观点陈述的顺序并对其进行强调。最重要的观点最先被人知道,以及最重要的观点得到最详尽的阐述。
开门见山的提出你想表达的东西,给读者一个明确的目标,在那本著名的《金字塔原理》中,它就告诉我们,当你结论先行的时候,听众或者读者会自动将后面的内容与结论相关联,找出其中的逻辑。但如果你是最后才抛出结论,那么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读者需要不断地去猜,去归纳,文章的易读性就会大打折扣。
这其实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沟通是一样的,比如举个例子,以下两种表达:
第一种:因为A下午三点要去拜访客户,而B中午十二点才会到公司,而会议厅两点之前的时间都被预约了,所以我把会议时间安排在了两点,你看可以吗?
第二种:我把会议时间安排在了两点,因为B中午十二点才回公司,A下午三点要出去,而且会议厅两点之后才有空。
你看,两种表达同样是为了传递一个信息,会议的时间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但很明显,第二种的表达要更为高效,不会让听者一头雾水,而是一开始就明确了最重要的信息,后面要听的不过是论据。
所以,当你要写一篇文章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抛出你的观点,直接在文章开头写出你整篇文章要表达的东西。
2、分解事物
很多人写出的文章,读起来让人觉得杂乱没有逻辑,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学会分解事物。在写文章的时候,你需要根据你的论点,根据你要表达的东西,把它分成2-4个观点,然后分别去论述表达。
这就好比我们逛超市,如果一家超市把所有的商品都堆在同一个货架,这上面有蔬菜、酸奶、面包、卫生纸、牙刷牙膏,你会是什么感觉?
你会觉得很乱,没法顺利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写文章也是一样,你如果想读者能快速明白你想要表达的东西,你就需要分解你的论点,逐条去论述。
而在分解的时候,我们有几种结构可以参考:
范畴结构:讨论两个没有太强关联顺序的事物,比如苹果和桔子
评价结构:先讨论正面再讨论反面,先说优点再讲缺点
时间结构:按照时间的推进来阐述
比较结构:比较两者或者三者之间的差距,先比较差异最大的点
线性结构:按先后顺序或者层级顺序来讨论展开
因果结构:先谈因再谈果,或者反过来也行
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来写作,不仅会让你的读者更加清晰,同时也会帮助你在写作的时候更好地梳理思路,不至于写到一半才发现,自己早就跑偏了。
3、详实的例证
好作品与普通作品最大的区别,在于你是否使用了准确、具体的例证。
尤其是现在的新媒体时代,你会发现,那些刷屏的爆款文章,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它独到的见解也不是因为它华丽的文字,它的论点或者主题其实相当简单或者普世,那为什么大家都愿意转发?
是因为文章中那一个个引起共鸣、挑起情绪的案例与故事。
当人们读完一篇文章后,能够长时间记住的往往是其中的事例和细节。
所以写作切忌太泛泛而谈。就拿写简历来举例子:
我们都写过简历,在写到自我评价的时候,很多人会写:我有优秀的自学能力!然后就没了,这其实就是一个相当空泛的表达。不会给hr留下任何的印象。
因为所谓的自学能力不像学分或者绩点一样,是可衡量的,优秀的自学能力是一个很主观的表达,面试者无法明白你的意图,这和我们写文章是一样的,如果读者不了解你真正想说的是什么,他怎么可能同意你所表达的观点?
所以这种时候,我们需要一个充满细节的具体例子来说明,比如你可以说,曾经在大学期间为了参加一个建模比赛,在短短两周的时间自学了某某学科以及某某内容,最后取得了怎样的成绩等等……
这其实就是足够好的例证。
当然,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能够使用的例证很多,除了自己身边的故事案例,还可以是名人轶事,电影故事、综艺节目等等。
4、长句变短句
如今大多时候,我们都是在进行碎片化阅读。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大家都是拿着手机一屏一屏的在阅读,文章的节奏感变得非常重要,大家都更加倾向于阅读那种节奏轻快的文章。
我们自己阅读的时候也会有这样的体验,一篇文章,如果需要不断地回头去看,去弄清楚一个句子到底在讲什么,那么很快你对于这篇文章的兴趣就会被消耗殆尽。
有些文章你会发现,读起来相当轻快,朗朗上口,你比如六神磊磊的文章,就让人读起来很爽。这种很爽的感觉,就是文章的节奏感,当然其中包括音韵、节奏、用词很多方面的能力,但是作为新手,让文章更易读,有个简单的方法,就是长句变短句。
将一句冗长而复杂的句子,变成2-3个短句,你会发现,易读性大大增加。
这里我直接引用书中的例子,比如这个冗长的句子:
领导力——不论是在战场还是其它领域,如政治或商业——能够通过榜样或指挥产生。亚历山大大帝不论在历史还是传说中都赫赫有名,他就是通过指挥和个人榜样进行领导的军事领袖的极佳典范。而甘地特蕾莎修女二人都因为献身伟大事业而闻名,是主要通过个人榜样的激励力量进行领导的范例。
是不是看了半天,已经被绕晕了,那我们在来看看这个版本:
领导力能通过榜样或指挥产生。亚历山大大帝就是一个在这两方面都做到的军事领袖典范。相反,甘地和特蕾莎修女则主要是通过个人榜样的激励力量进行领导。
是不是瞬间看明白了,这就是短句的优势。
以上四个方面,虽然不可能让你瞬间成为一个写作大家,至少能给你的第一步指明一个明确的方向,让你不至于害怕写作。
不知为什么,在很多人看来,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是那些运用了大量华丽的辞藻,各种复杂的句子,甚至是读起来让人一头雾水的文章,当然,我承认,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的确是这样,但是作为新手,作为新媒体时代的写作,我们更多的是希望,通过我们写的文章,去表达清楚一个概念或者一件事。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的应该是简单高效。用最高效最直击人心的方式来写作。这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教给我们的就是这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