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场那些小众却很美的地方旅行

世界上最多女僧人修行的道场--亚青寺

2016-04-25  本文已影响2714人  西行客旅行

当色达越来越被熟知,亚青寺仍蒙着神秘面纱。

海拔近4000米,群山白雪环绕,接壤西藏昌都和青海玉树。

与色达五明佛学院不同的是,亚青寺众多的修行者中,觉姆(女僧人)人数过万,远超过喇嘛。它是世界上最多女僧人集体修行的著名道场。

两万多觉姆的修行地,真正的佛教女儿国。

当我们进入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昌台区阿察乡境内的亚青寺,眼帘满是的密密麻麻的棚屋。

数万间修行小木屋,一座吊桥连接南北,红衣僧人来往穿梭,纵横交错的河流包围了寺庙的建筑群。

金沙江的支流也在这里拐了个弯,把地盘划成两半后奔腾西进。

略带沧凉萧瑟!

每年秋冬,这里会举办百日闭关修行。

闭关,类似学生上课的形式。觉姆们天未亮就钻入自行搭建的小木屋,开始上午、下午、晚上三次修行。

她们夜以继日“集群式闭关修行”,使这里成为充满神秘色彩的“修行中心”。

在生活上,姑娘们都很独立。煤气用完了,她们就背着罐下山换新的,再背上山。

两万人的雪中课堂

我们在清晨被冻醒,看窗外是纷飞的大雪。

今天周六,上午是阿松活佛传经送宝的时间。

1985年,大圆满成就者喇嘛阿秋仁波切修建住持亚青寺,阿松活佛为现任继任者。

听说几乎所有亚青的出家人会汇集到大经堂前的广场上听他上课。

两万多信众将汇聚成一条酒红色的河流。

为了能拍到更加震撼的万人僧众齐诵经的场面,阿连用大疆精灵3无人机进行高空航拍,考虑到无人机的安全性以及马达声音可能会影响到诵经,大疆精灵迅速被拉升到了大约200米的高度,然后缓缓飞向诵经广场上方.....这时候整个诵经广场想起犹如天籁般的觉姆声音:

受藏区传统文化影响,藏族家庭中的女性地位相对较低,来亚青出家的觉姆中,大部分都没有接受过基础教育,在寺庙出家修行的过程也是她们学习文化的过程,然而每一位觉姆都非常的虔诚,自发自觉地坐的整整齐齐。

我和Viki出门时,天地间还裹挟着狂乱的飞雪。寻着传来的声音,走近大经堂。

场面已是无与伦比的壮观!

雪花跌落不休,打在红色披风上。

年轻的眼神注满渴望,年迈的身子屹立风中。

密密麻麻的伞群撑起彩虹般的天空。

有种红衣僧人叫觉姆

下午天大大地放晴,我们出去走走。沿途遇见不少觉姆,她们理着短短的头发,扬起的笑脸上印着淡淡的高原红。

大部分觉姆不太懂汉语,跟她们的交流一般仅限于会面时的“扎西德勒”,但微笑足以暖心。

转转悠悠曲水河畔,觉姆在洗衣。她们日常除了修行看书,生活就如眼前的这般画面自然。

俩男孩子羞涩地跟在我们身后走了一路,每每要回头抓拍,他们就捂住脸闪躲。

前行时右前方远远出现俩红衣女僧在向我们招手。走近和她们寒暄留影。

其中一个女孩见到单反相机就两眼放光,乐不可支,跃跃欲试。

另一个女孩稍显成熟,满是温柔的目光,静静地微笑着看着妹妹鼓捣相机。

她俩来自同乡石渠县。大女孩苏娜吉,今年25岁。小女森曲央旺玛,芳龄19岁。

想和她们聊天,竟然直接被请到了家里。

我们瞬间幸福地进入了传说中觉姆岛。

沿途一侧是广袤的草场,散落许多小木屋,屋外羊群漫步。

另一侧布满五彩的木头屋,是觉姆们亲手建造的房屋。

觉姆岛戒备森严,这里是男生的禁区,偶有开着摩托车路过的男子,也不会久作停留。

苏娜吉和曲央旺玛的家贴近街道的尽头,留足了清幽。小木屋一开,亮暖的灯光打在脸上。风尘仆仆的归人回家了!

客厅风铃悬空,金色墙面静空。一面书架,两排藏经,三盏烛台,四幅巨像。而沙发上窝着一个布娃娃。

清心的修行和小女生的风格融合,为远道而来的我们备满了惊喜。

“你们吃什么呀?今晚。”

“你们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一天前还对觉姆没有概念,即刻却能如此近距离地和她们待在一起。

这是哪门子的缘分。唯旅途可以做到。

苏娜吉开始麻利地烧水,洗菜。曲央翻开衣柜,找出崭新的藏服。我们接过衣袍,却一脸茫然。

她们利索地帮我们系好长裙,披上外套,洒脱脱置换了一身藏红。“漂亮,太漂亮了”她们一边整理一边称赞。

这时,苏娜吉出门了。我们和曲央继续在屋里欢快地交谈。20分钟以后,她提着一大袋东西回来。原来她悄悄地出去买了一堆好吃的。

藏服因热情充满温度,奶茶飘香味道不输。

配菜是一盘青菜加僧斋宝,尝一口,素中带荤的美味。

我们边吃边聊。

我问苏娜吉,你什么时候来的这里。15岁。已经10年了,想过还俗吗?不想。那不结婚了?不结婚了,来这里之前就想好了。15岁时能把这问题想明白的孩子,真是一股智慧。

问曲央,一个有着美丽大眼的活泼漂亮的姑娘,来亚青寺4年了。她是家里最大的,有一个妹妹两个弟弟。她选择来这里也是因为喜欢。喜欢这里的生活,家人也很支持,就来了。从她的IPAD相册里,看到她和家人游玩成都的照片。她,应该是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大家庭,没有太多生活的烦恼。

但这么个漂亮女孩,愿意在最璀璨的年华,摒弃世俗的物质生活,投身到纯粹的修行场,那是另一种洒脱。

珍重道别。

回程走在路上,看老少觉姆虽迈着不同节奏的步调,却眼神温柔又坚定眺望同一个方向。这里,可能是她们一生最能绽放生命的地方。我们和俩姑娘的故事,可能是此生唯一的一次相遇。

恍惚间,看见红色飘逸的袍子迎面而来。是她们!怎么又出来相送呢。

只见曲央边喘气边递给我水杯,你落下的。我一边自责健忘一边感动于她的贴心。

道别后又行一段距离,再次见到俩人。

这次我丢了什么呢?

一个防风围脖。

我握着她的手说,这个围脖你留着。你们没有手机,我们也无从联系。这是我们的纪念。

不留牵挂,不带走鲜花。

彼岸,无生无死,无苦无悲,无欲无求。

有种花,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生于弱水彼岸,无茎无叶,绚烂绯红,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

一个真实的地方,一生与红相伴的姑娘。

转载本文到其他公众号,请联系作者:jaydenjustgo、vickyceer或者西行客旅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