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跳出职业舒适区陷阱?
朋友小美电话向我诉苦,她的先生是世界500强公司的高层,最近做了一件“惊世骇俗”事:离职加入自媒体创业大军。如果一穷二白的职场小白加入创业大军不足为奇,而小美的先生有良好薪酬、专职配备司机、令人羡慕的社会地位,这样的人主动选择跳离舒服区域,难怪让家属小美大惑不解。
然而,这样的故事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
母亲讲述了亲戚小李的故事,小李是一名公务员,在二线城市从事基础公务员工作逾十年,工作清闲,只是周而复始。去年,他通过了会计师考试,辞去了公务员的工作,不是通常所说的停薪留职,而是干干脆脆脱离了公务员的大军,来到深圳求职。
母亲同事的孩子莹更是不走寻常路,大学毕业可以分配到银行,从事银行行政工作,莹却背着家人,先斩后奏,抽离了调档档案,自己在学习的大城市找了一份企业的工作。母亲的同事哭笑不可,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的选择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她说:银行是大家挤破脑袋都想进的单位,铁饭碗,安排好了她却不去。
图片来自网络为什么有这样一些人,放弃舒适的职位、清闲的工作、铁饭碗,跳出人们心中的舒服区,真的是他们选择错误,太好折腾,太年轻吗?
询问小美:你的先生为什么选择离职创业呢?小美说:他告诉我,有一天在办公室他升了个懒腰,环顾四周,忽然发现:甚少40多岁甚至更大年龄的同事。于是他思考这些大龄职场人到哪里去了呢?未来的发展方向呢?小美先生就职外企,再往上就是不可触摸的天花板,更高层级都是老外、香港人主导层,升到这个层级的可能性不大。“高层级其实面临着更不可测的办公室政治,未来的高层调整最有可能影响他们管理人员的变动;500强企业更多赋予你的是平台的魅力,不是个人品牌的打造。与其将来被动性的变动,不如主动性去尝试。”小美的先生如是说。
母亲告诉我,小李选择离开的理由很简单,他说:公务员虽然是体制内的人,但是政策风险是最大的职业风险。未来无法获知是否公务员制度会改革,公务员是否会有优胜劣汰的那天,也并不知道那个时刻来临时,我是否还有可能的选择性。现在的工作不难,但是没有技术含量,如果让我未来被动地从体制内离开,我不知道我还能做什么。 在工作之余,我研习了会计,也取得了会计师证书,我现在也还年轻,我希望用我的技术去外面看看,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离开体制大墙后我是否可以生存。
母亲同事的孩子莹为什么被称呼为年轻不懂事,因为莹不愿意回银行工作是因为暑假在银行柜台实习的她,预见如果在银行,她的未来就如带她实习的阿姨一样,一辈子就守着一个窗口,一把椅子。莹说:这太可怕了。我还年轻,我要做我喜欢的事情。尽管言语有些偏颇,但是莹还是不乏职业的洞见性。
上面故事的主人公都跳出了职业的甚至是生活的舒适区,等待他们的或许是成功,或许是失败,或许是长久失败以后的成功,也有可能是短暂失败后的成功。但是在他们自己人生职业中,都成功地跳出了职业思维中的“舒适区陷阱”。
我们都听说过“温水煮青蛙”的故事:科学家将青蛙投入已经煮沸的开水中时,青蛙因受不了高温刺激立即奋力从开水中跳出来得以成功逃生。当将把青蛙先放入装着冷水的容器中,然后再加热,青蛙反倒因为开始时水温的舒适而在水中悠然自得。当青蛙发现无法忍受高温时,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不知不觉被煮死在热水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太舒适的环境往往蕴含着危机,习惯的生活方式,最具有威胁。人不能失去奋斗冲劲,否则会在慢慢改变的趋势中淘汰。显然,上面故事的三个主人公都不是温水中的青蛙,他们都觉察到国家行业、公司发展、个人发展的趋势,主动思考现状的陷阱,改变了未来行径的道路。
图片来自网络1. 人们要有跳出现在的沙发区,预见未来趋势的能力。
预见未来的能力,古代誉为“未雨绸缪”,现代称为“预见性”或“预测性”。人的本能都是寻求舒适和安逸的,舒适和安逸仿佛裹着糖衣的炮弹,用现在的香甜和舒服,将人们的思维包裹期间。
开国领袖毛泽东曾说: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世界唯一不变的变化就是不停地在变化。
无论现在的生活是安逸还是舒服,如果难以预见这种变化,思想上我们就难以有动力去改变和适应变化的世界。
没有预见未来的洞察力,人们就无法做出现在沙发区和未来的陷阱有时候是重叠区域的判断力。这种判断力将左右你的选择、你的行动、以及你是否后悔丢失的一些机会成本:暂时的金钱、名誉、地位、稳定等等。
2.跳出舒适区陷阱并未盲目冲动选择,要做好知识能力的储备。
有些人认为:你让我需要在生活总保持时刻跳出舒适区陷阱,是不是一发现现状是舒适安逸的,就必须跳出来呢?这种思维是二维化理解了跳出职业舒适区陷阱的含义。
我们发现,上面3个故事的主人公都不例外跳出舒适区陷阱时,做好了思维和技能上的规划和准备。小美的先生利用自身十几年专业职场技能开设了个人自媒体平台,发布专栏,打造个人品牌;公务员小李离开体制时已经考取了会计师证书,做好未来离开的规划;母亲同事的孩子莹虽然没有什么工作经验,但是也开始寻求了自己喜欢的与人打交道的职业发展方向。
跑步有益健康,但很多人只是听说,并没有经过系统锻炼就参加马拉松比赛。但是,如果不做好跑步前热身拉伸准备、对跑步知识的了解,跑步对膝关节和半月板的损伤则不可逆;更有甚至赛前并未合理评估自己的体能,猝死在马拉松跑道上,再也无法奔跑在人生的跑道上。
认识到舒适区是陷阱,什么时候跳出来,选择什么样的时机,需要思考好,准备好。除了思想上拥有忧患意识外,更需要有具备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储备。跳出去,是为了更好的适应,未来更好的生活,而不是为了跳出而跳出,看到别人跳出而跳出,大家跳出就跳出。否则就是盲从,这样的跳出不是跳出开水锅,而是一头栽入生活的深渊。
学习能力,吸收和储备的知识均具有迁移和链接能力的。做好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管理,有时候不一定要选择离开平台,也可以在公司内部尝试承担更多职能,选择内部转岗,学习更多职能以外的知识,这也是一种跳出职业舒适区的选择。
3. 跳出职业舒适区陷阱,要做好不成功、适时调整的能力。
再来说说小美先生的故事,她的先生自媒体创业两年,并未成功。自媒体平台并未如先前预见那样广告业务增长,合伙人也是在职经营,在坚持了两年以后,小美的先生重回职场,不过这次他在自己的兴趣和职业间做了平衡。选择不仅可服务公司,为公司创造价值,同时也能打造个人品牌的平台。小美的先生不时被邀请去讲课、上课、培训。对于他自己来说,也算实现自己当初离职的小目标,打造了个人品牌,又能有稳定收入。
能预见到未来的趋势,洞察变化,在变化来到之前“停下来”思考,适时做出改变,并不意味着你的选择就一定是正确的,一帆风顺的,曲折的。我们要做好调整的能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和选择的方向,不是一条路走到死,一直走到死胡同才折回。
有人说,不是说要坚持吗?的确要坚持,坚持和调整并不是一对反义词,也并不矛盾。这个道理不仅在职场中,放在生活中也皆准。生活是螺旋上升的,有高潮也会有低谷,职业也是如此,在选择跳出职业舒适区后的道路如果不是平坦大路,如果已经是食不果腹,路边有驿站,为什么不停下来稍事休息,再上路,或者赚取口粮再上路。
图片来自网络因此,跳出职业舒适区陷阱,我们除了要在思想上做好准备、知识技能能力、也要做好调整的能力。这样,你的跳出职业舒适区不只是冲动要付出的代价,而是深刻思考,刻意学习练习后的成熟选择。
认识到你的舒适区陷阱,承担它,改变它,你做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