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知识点归纳
简述:会计是生产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其由教育环境、经济环境、科技环境、政治环境、其他环境所影响。
1 三种理论
1 管理工具论:是反映和监督生产过程的一种方法,是管理经济的一种工具。
2 信息系统论:会计是指在提高经济效益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3 管理活动论: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经济活动采用专门方法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2 两种职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反映职能):通过计量记录报告等会计核算方法,从价值上反映个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
会计的监督职能(控制职能):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已达到预期的目标。
以上两者是会计的两项基本职能,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会计的监督是会计核算真实性的的保证,会计核算时会计监督的基础。
3 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会计工作所达到的目的,其两大体现为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和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的情况。
4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会计对象也就是会计反映和控制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会计要素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静态要素),收入费用利润(动态要素),六大会计要素。
(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5 会计假设
会计主体(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会计分期(连续的长短相同的分期)、持续经营、货币计量四个内容。
6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可靠性(实际发生为依据)、重要性、谨慎性(不可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和费用)、可理解性、可比性(一致性原则)、相关性、实质重于形式(重于法律形式)、及时性。
7 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企业多用于权责发生制,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多用收付实现制。
8 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设置会计科目账户()、复式记账(一借一贷)、填制和审核凭证(任何一项经济业务均需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对生产经营中发生的耗费按成本对象归集)、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表(中扩反映价值运动过程及其结果的报告文件,是系统的提供会计信息所使用的专门方法)。(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三个环节周而复始的进行,形成会计循环)
9 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
(一)会计要素的确认:
资产(过去发生的)、负债(过去发生的)、所有者权益(净资产)、收入(日常活动)、费用(日常活动)和利润的确认条件
(二)会计要素的计量:
历史成本:成本计量或者公允价值计量。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重置后使用的计量金额。
可变现净值:即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
现值:未来净现金流量的折现金额。
公允价值:市场价格,公允价值要使用适度谨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