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我的眼泪就要下来了
期末,签约季,也是谈话季。一层一层地揭开一间间教室的面纱,少不了波澜壮阔的爱恨情仇。
1
和一位离职的新老师谈起在运城国际的经历,这是她职业生涯第一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时光。就是在这里,她完成了从一个学生,一个孩子,到一名教师的转换,而且,是在非常高压的环境中。
因为运城国际的标签是“贵族学校”,家长的要求,远高过其他学校。几乎每一间教室里,都会有一个或几个家长,让老师感觉到动辄得咎,包括提出一些超出规则的蛮不讲理的要求。然而,运城国际的家长群体,也自然地是素养最高的家长群体,更多的家长,因为其经济和社会地位,本身就更多同理心,看得到老师的不足,但更看得到老师的用心,所以,时常给老师以热情的鼓励。这些鼓励对老师的意义,可能是超乎家长想象的。
想象一下,一个刚入职场的年轻人,她如何定义自身?她对自身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学生、家长、同事以及校长决定的。而在这里,学生和家长的肯定,又是最重要的。人是被鼓励推着向前走的,而不是被指责推着向前走的。
回首往事,泪与笑,都与这些否定与肯定相关。当然,无论那些在你内心脆弱之际支持你的家长,还是那些在你内心脆弱之际咄咄逼人的家长,都是你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只是这一点,经常要很久以后才能意识的到。
问题在于,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坚守到那个时候?
2
因为一个家长,不愿意带一个班级,甚至觉得带这个班就是噩梦,我也是第一次遇到。
我觉得不可理解又很能理解。不可理解,是因为作为经历过许多风雨的过来人,早已经宠辱不惊,觉得啥都不是事。摊在我身上,我也会娴熟地处理。很难理解,是理智上我明白,当一个老师把全部生命投入到一间教室,一门学科时,遭遇那些颐指气使的对待,受到那么多的委屈,内心是怎样的感受?!
怪家长吗?
怪。但是,我能理解每一个人的角度和认知,以及何以如此。
我们都是病人,在这个暴戾的时代里。
我同意了老师含泪的请求。同时,我也有反思。学校应该保护老师,这些事,我竟然一直不知道。保护老师,并不是去指责家长,而是通过沟通协调引导家长,在家校之间做更多帮助彼此成长的事。
当然,越过底线,不能宽容。
3
校长总会接到投诉。
80%的投诉,是沟通不畅导致的信息或理解偏差,有少量投诉,触及到了真实存在的,但没有被学校觉察到的问题。所以,让家长,让学生,有一个非常快捷的通道可以反映情况,对一所学校非常重要,也是后面学校建设中的一个重点。
家长看到的信息总是片面的,这才是正常情况。因此,要感激一切提出批评意见的家长,毕竟许多家长不会这样做,怕对自己的孩子构成影响:万一老师知道是他投诉的呢?
我以前写过文章,叫《批评无须正确,正确对待批评》,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哪怕有问题的投诉,也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投诉也是一种沟通方式,问题是,在沟通中,我们获得了哪些成长?这个“我们”,包括了家长。
4
举个例子。我通常会把所有的问题分为两种:一种是毒瘤,一种是发展中由不成熟导致的问题。
打个极端的比方,收受家长礼物乃至于索要礼物,这种问题,就是毒瘤,体罚和羞辱孩子,也是毒瘤,作弊欺瞒,也是毒瘤,这些,都是要严肃处理的。为什么?因为这些行为,本质上是个人格问题,已经触及到了底线,而底线是必须捍卫的。
但是,不成熟导致的问题,就要宽容和帮助。
有时候,家长会列举老师一系列的问题行为,然后,学校真正做调查时,却发现全部是鸡毛蒜皮,是对教育方式理解不同所致。有些是老师处理不当,但仍然是在专业范围。有时候,老师写个评语,我看着没什么,家长觉得伤害孩子自尊了。老师写个错别字,或者出错了一道题,家长就兴师问罪了,质疑老师的专业能力。
诸如此类。
5
我觉得,要区分底线行为和不成熟行为。老师极少有突破底线的行为,一旦突破,一定要高度重视并及时处理。但是,如果一个老师,非常爱自己的班级,爱自己的学生,把全部生命都投入进去。然后,家长评价说,这个老师,不如哪个哪个班老师好。家长评价说,这个老师,这里不对那里不对。校长,能不能给我换一个老师呢?
我只能说,家校关系,往往就是这样败坏掉的。
你希望老师把一个班级建设成一个家园,你就要把老师当成家人。在你自己家里,你娃没有别人家的娃长得漂亮,你也要换娃吗?十个手指头还不一般齐呢。何况,你往往看得到老师不如别人的地方,看不到老师比别人强的地方。
久之,老师会对你封闭进来。
再久之,老师一旦心寒了,工作就成了例行公事,你的猜忌也就坐实了。
6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情商很低的老师,面无表情,对家长也爱理不理。
甚至,工作也不是很积极,更不会给别人表现。作为校长,我甚至一度怀疑,我招聘错了人。我想,这样的新老师,恐怕嫁人都困难吧?谁会喜欢一个无趣的人呢?
但是,他们班的家长,令我印象深刻。
他们班拥有非常强大的家委会,替老师打点了一切问题。家长们把企业经验运用到家委会系统中,财务透明,老师根本不用管。每学期开学,每个家长收一笔费用,交给家委会。然后,班级买书,以及每一个孩子的各种物品,都从这里支出。而且,每个孩子的支出不同,都有清晰的记录,有定期的财务公布,你娃花的每一分钱,都能给你讲得清清楚楚。
老师做什么?老师只要提要求就行了。你要孩子买什么?从本子到笔,到共读用书,说句话,家委会立刻弄得妥妥的,老师根本不用经手财务。
到了排童话剧的时候,从道具到彩排,家长更是各展神通。
这个班级发展得非常好。
后来我知道,老师很喜欢听交响乐,经常一个人去大剧院,格调很高。她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屑于跟别人表现,无论你是家长还是老师。她缺点仍然很多,很冷,但是,她内心深处,对家长充满了感激。但她从不表达,只是用努力的工作,来默默地回应。
有一天,家委会来找我,这群可爱的人,有媒体记者,有企业高管,有律师。他们说,老师全身心地扑在教室里,没时间谈恋爱,我们想要给她介绍几个男朋友,但不敢直接说,魏校长你先看看?
那一刻,我眼泪快要下来了。
延伸阅读——
“所以,还剩下谁了?每天,他就冲着他的老师生气。那时,很久以前了,老师还是可以打学生的。”波迪小姐叹了口气。“但是当了25年的老师了,她都没打过一个学生,她也不想打这个男孩儿!”
“她要爱他!”拉欣达说,“老师拿钱就是要爱学生的。”
“老师拿的钱不多,所以他们也不怎么爱学生。”拉里说。波迪小姐惊讶地盯着拉里。“大多数不怎么爱学生。”拉里赶快订正。
“这么想很蠢,拉里。老师不是要爱学生才能拿钱的。给人钱叫他为了这些钱去爱你,做—不—到!”波迪小姐解释,“爱学生与其说是老师的主要责任,不如说是一笔额外的奖赏。”
“对我来说这笔额外的奖赏要比主要责任还要重要!”克罗地亚模仿波迪小姐的口气接着说。
“对极了,聪明的克罗地亚。”波迪小姐边说边拿出了“快乐盒子”。克罗地亚吃惊地看着盒子,费了好大的劲才挑出一枚贴纸。“额外的奖赏要凭你自己的意愿。如果你打心眼里乐于工作、爱别人,你所得到的额外奖赏往往是最令你幸福的。”
——《特别的女生萨哈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