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再丰,填补不了内能的缺失
曾经看到过一个笑话:
有位有钱的贵妇,找到一位知名的画家,请他画像。他们先谈了付价钱的条件,这张画一定要让贵妇家的狗喜欢才能付钱。
画家一口答应了,但是他向贵妇要了双倍的价钱。理由是:“画到连狗都喜欢那是非常艰难的。”
画像终于画完了。当画送到的时候,贵妇的狗立刻飞奔而至。热情的舔着画像上主人的脸颊!那位贵妇和她的狗一样兴奋,付了双倍的价钱给画家。
很快,这件事传开了。许多艺术家都非常佩服这位画家,纷纷来向他请教,如何能够画一幅让狗也喜欢的话。
画家轻描淡写地说:“没有什么呀,我只不过在画她脸上的颜料里涂了一点牛肉汁。”
这个笑话很值得深思。
那些好卖的艺术品,并不一定很感人和很有创作力,只不过是加了一些料,这些料其实就是物质。
物质虽然含有很多能量,却像天空一样空旷。许多人拼命的追逐外在的事物,却忘记了外在事物的时效是短暂的,只有内在能量才能永恒。
有漂亮衣服和最新款的电子产品,还是常常忧伤。
有个朋友,家里生活条件特别的好。在读初中的女儿,特别爱炫酷和攀比,崇拜明星。喜欢穿明星同款衣服,用明星同款手机。用她妈的话说:“换衣服的速度就像热点头条似的”。
这说法虽是夸张了一些,但是她女儿的确是什么新款用什么。
如果班上有同学用的东西比她好,她就要求买更好的,在她的意识里,她就得用的比别人好。
可是就这么一个光鲜的小女孩,她也常是忧伤大过快乐。她埋怨自己不够漂亮,不够高,没能生在大明星的家里……
追求好的物质生活,是每个人的权利,这并没有错。
但是一味地、过分地追求表面的事物,虽然会满足一时的虚荣心,但对自己并没有任何的实质意义。尤其是青少年,只会越来越浮躁,自私自利。
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孩子们的人情意识却特别淡薄。电子产品高度发达,亲人们间的沟通越来越少。
我老家的邻居吴奶奶快90岁了,这几天总是不快活的样子,老是说儿孙们嫌弃她老了。吴奶奶有4个儿子,个个都很孝顺她,吴奶奶过得挺幸福的,这是我们都知道的事。吴奶奶的儿子和媳妇一直留意了两天,才发现老人不开心是因为三个小重孙子总是低头玩手机。因为平时孩子们都在外地上学,只有春节才有时间回来一聚,老人家想和重孙子们讲讲话,孩子们总不注意听她的话,都沉浸在自己的小游戏中。家里没有出现吴奶奶想的那样热闹,吴奶奶心里失落,认为是自己太老了,孙子们不愿靠近她。
其实不光是孩子,我们好多人在陪家人吃饭时,都是不停地自顾刷手机。似乎大家只关心流行什么东西,出了什么新闻等。
大家都很嗨地玩着高科技电子产品、网上拜年、抢红包等,明明亲人就在身边,却像隔着很远的距离。喜庆的节日,丰盛的饭菜,少量的交流,内心是越来越孤独,越来越焦虑。
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幸福感却越来越少。
大家觉得生活很累,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心累。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大家盲目攀比、追逐虚荣、活在 虚拟的世界,体验了短暂地情绪满足感。而真正的幸福应是一种长久的心理状态。许多人一天到晚的忙工作,其实只是冲着钱的份去的,虽然挣到了钱,却并不是自己喜欢的工作,因而感觉不到幸福。
大部分人追求的物质都只是欲望的展现,大多数人都仅仅生活在外在世界里,忽略了内在世界的强大力量。
那美的原不在物,而在心灵、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