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前折口带你精进讲书稿(一) ——11月15日二期改稿群
我作为一个讲书稿新手,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改稿交流群是非常忐忑的,甚至是惧怕的。因为改稿群里的人水平都很高,我拿着他们的稿子,常常看了半天只能看出些细枝末节的错误,像什么标点错误啦,语句不通顺啦。但这没有半点用处啊。整个晚上,我不断问自己,怎么做能像那些前辈一样一眼看出讲书稿问题所在呢?
一晚上没有想到答案。但是前折口老师讲的两句让似乎在侧面给出了个建议:第一、不要有精英主义,可以有精英情怀。第二、不要有固定思维,要有成长型思维。成长型思维的人不惧怕眼前的失败,他们更放眼未来。这给了我莫大的勇气,我鼓励自己只要一路走下去,一定能成长起来。
言归正传,针对第一次改稿的四篇讲书稿,前折口主编各有侧重地进行了分析。就让我来说说这一次的收获吧。
一、关于导入
首先,我们说,开头需要有一个颠覆,这个颠覆可以是,你之前不关心,现在我告诉你很重要。也可以是你之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其次,导入不要扯太远。如《极简法则》讲书稿中写的生活中的简化,如果不是书中讨论的问题,就一句话带过。整个开头,就要把问题定义清楚。
二、关于一句话精髓
不要用万金油式的句子。
怎么判断是否是万金油式的?就是,你把你那段话里面的书名摘掉,换上(同领域的)其他书名。看这句话是不是也能用在另一本书上面,如果可以,那说明你很有可能写了个万金油的句子。
为什么会出现万金油式的句子呢?深层次的病因就是,你没有找到这本书独一无二的地方,你没有定义清楚这本书解决的核心问题。
如何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我们先从“新知”这个词语说起。所谓的新知或者亮点,从议论文三要素上来说,是指论点新,论据新,论证新。
首先,这个论点要是别人不知道的,或者是有误解的,或者是只知道一部分的。比方说,如果你说,谈判是一种竞争,这个不算新知,但是如果说,谈判其实也可以是合作,这才是新知,它让人意想不到。
其次,论据新,就是说,这个例子不要太陈腐。比方说,马云和阿里,乔布斯和苹果,华盛顿与樱桃树。这些就没必要老生常谈。放到你谈判课的讲书稿里,举谈判可以是合作的例子,我之前看到一个例子是说,有两个人,想分一个橘子,就争执起来,最后沟通下来,原来一个人想要橙皮做香料,一个人想要橙肉榨果汁。原本是可以合作的。
最后,论证新。就是说,要证明一个观点,不要说车轱辘话,也不要什么名人名言,富兰克林说了啥、爱迪生说了啥,居里夫人说了啥,要一针见血,用自己的话洞悉问题本质。
这些跟抓住一本书的核心问题,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关于三个重点提取
很多作者,会在文章中使用这种「拉取重点」的报幕方式。但我们认为,这种报幕方式,更适合文学、历史、哲学类的作品。
为什么?因为文史哲类作品,很多是以时间空间线索展开的,在古希腊如何如何,中世纪如何如何,工业革命后如何,近现代又如何,需要复述一个长长的故事。你的文章结构是夹叙夹议,并且以叙述为主,议论为辅。
但在经管类书籍中很多时候,故事是作为案例,也就是议论文三要素的论据,(而不是主体)存在的。它的目的是支撑论点,引出论述。这里的结构,跟上面正相反,是以议论为主,叙述为辅。既然是论点,用陈述句,有时候甚至是祈使句「你要抵制诱惑……」「你要做出正确选择……」,这种口吻,会有种,把大家已经知道的臭道理,强加于人的感觉,所以建议使用问句。让听众自己得出结论,而不是我塞给你结论。可能会更吸引人。
报幕中有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关键词和问题结合。关键词的好处是便于记忆,但却很模糊。把关键词和抛问题结合起来,把重要概念和重要问题结合起来。问题的好处是激发思考,但是不便于记忆。两者结合起来,是比较好的报幕模式。任何好的东西但不要一味照搬,别把东西学死了。任何一本书都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但又哪有那么简单的。
关于报幕有一个要注意的是,报幕的时候,听众并没有听过下面的内容,你要把一句话给说完整,让听众也关心这句话,而不是说的云里雾里,显得过于高深。
当然,这种用抽提各个部分论点来报幕的方式,也不是不行。只是要注意,几个论点之间,还是要有逻辑关系。比方说:
《理性乐观派》这本书,讲的是人类的未来,和人类对未来的态度,这是本经济学的书。作者是这样报幕的。
第一个重点:由问题引发的悲观情绪,在所有时代都有,但都被解决了。
第二个重点:问题能解决,是因为人类拥有一颗集体大脑。
第三个重点:既然问题都会解决,但还是有悲观主义。这既是因为人类偏好悲观,也是因为悲观中隐藏着巨大的利益。
再比方说:
第一个重点是:在古罗马时代,金融打造了战无不胜的罗马军团,又最终导致了罗马帝国的灭亡。
第二个重点是:在古代中国,金融促成了大一统王朝的建立。
第三个重点是:在近代欧洲,金融引发了贸易扩张的浪潮。
这也是抽提重点式的。
你看,这些都是论点的陈述方式。但是论点和论点之间关系非常紧密,并且它是一个完整的句子,陈述清晰,不会故弄玄虚。
再来看《指数基金投资指南》这书原先的报幕:
一、什么是指数基金?
二、为什么普通投资者适合选择指数基金?
三、普通投资者如何通过投资指数基金获得收益?
其实,讲完是什么,就可以直接说,这个为什么好。也就是说,这里的第一个重点,第二个重点,可以放到一起。合并成一个论点,什么是指数基金,为什么投资它。因为大家都更关心方法,而不是为什么好。尤其是在这样一本书里面,这本书的书名《指数基金投资指南》大家仔细体会一下,大家都更关心方法,而不是为什么好。
还是用我们总举的那个例子,医生和药。
这篇文章,你是医生,你想把(指数基金)这颗药给到听众。那你就没必要花太多时间讲药有多么多么好,药有多么多么灵。更关键地,是告诉病人,药怎么吃,一天吃几顿,饭前还是饭后,吃几个疗程。这才是方法论,是能用得到的。对应到这篇文章里,就是说,前两个重点,只要占三分之一就好了,第三个重点才应该占三分之二。
我现在知道怎么把一二个重点合并了,那我应该怎么把第三个重点细化呢?所以主论点的排列,我建议你这么做。
指数基金是什么,为什么建议你投指数基金?第二,第三开始讲怎么投。怎么投要包括两部分。A.指数基金有哪些品种,怎么挑选指数基金。B,投资过的人都知道,买点和卖点很重要。关键词,买和卖。如果这样,那三个重点不是不一样长了吗?会不会违背你之前说的,主次原则呢?
你可以选择合并一二,拆分三。那就变成:
第一,指数基金是什么,为什么建议你投指数基金。
第二,指数基金品种有哪些?怎么挑选指数基金进行定投?
第三,在定投中,怎么买卖指数基金?
也可以选择,合并一二,不拆分三,但是在内部展开讲三。
换言之,要么123,各三分之一。
第一,指数基金是什么,为什么建议你投指数基金。
第二,指数基金品种有哪些?怎么挑选指数基金进行定投?
第三,在定投中,怎么买卖指数基金?
我们的角色是医生,不是江湖郎中。江湖郎中才一味强调我的药多么好。而医生会负责任地告诉你,怎么吃药,在服药的时候要注意饮食,不要抽烟喝酒,不要吃辛辣。这才是好医生,我么要当医生,不要当药贩子。
其中关于第一个重点
很多作者把原本应该在导入就讲完的事情,放到第一个重点里来讲。
这就导致,第一,你导入没抓住核心问题,第二,你第一个重点虚掷,第三你前后重复,让听众听得不耐烦。所以在列重点的时候,要想清楚,这真的是个重点吗?这个重点可不可以在定义问题的时候,就讲清楚?不要把根本不必作为一个重点的内容,强行作为一个论点。但是,很多时候,是什么,根本不用作为一个论点,因为它可以在导入就讲清楚。
然后,不要关注语言语法上的细枝末节,关注核心问题。这跟我们刚才说《助推》一样,助推要讲不是什么,因为助推是新知。但《实用性阅读指南》,没太大必要去讲不是消遣,因为人人都知道不是消遣。
最后两个提示:
第一,要重视结构,这能让编辑觉得,这篇文章很好改。愿意合作。
第二,要重视结构下的内容。如果不重视内容,编辑仔细看一眼,就能看出你的问题。这样的话,即便有第一次合作,也不会有第二次合作。
好了,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