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之旅第83站 美国-海明威(一)老人与海
读完阅海人家的“人生四不”大主题,我们来看看几个国家的一些代表人物,领略一下我们听过却没读过的作品。
先来看看美国,这次我选的代表是欧内斯特·海明威。

先来看看我们耳熟能详的《老人与海》。我们听到的《老人与海》是不是这样?风烛残年的老渔夫圣地亚哥一连84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但他仍不肯认输,而是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85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大鱼拖着船往海里走,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左手抽筋,他也丝毫不灰心。经过两天两夜之后,他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拴在船边。但许多鲨鱼立刻前来抢夺他的战利品。他一一地杀死它们,到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舵柄作为武器。结果,大鱼仍难逃被吃光的命运,最终,老人筋疲力尽地拖回一副鱼骨头。他回到家躺在床上,只好从梦中去寻回那往日美好的岁月,以忘却残酷的现实。
假如我们曾经在课本中读到这个选段,是不是曾经被它深深震撼过?但那只是为加强形象需要,改编过的。海明威的原著没有给人这样的感觉。
读过整本《老人与海》的朋友应该能感觉到,海明威老先生用平铺直叙的手法来写作,语言上面没有高潮起伏,所以读起来磨磨叽叽,每个地方都会插几句像自言自语那样无厘头的话。全书最精彩的与大鱼搏斗片段,也就短短几页纸,却让读者们忍受了整整几十页的啰啰嗦嗦。即使是最精彩的几页纸中,还是少不了几句自言自语式的口语化文字。
不过,这就是这位老先生的过人之处。他喜欢从平凡之处着墨,去写不平凡的事物。《永别了,武器》、《乞力马扎罗的雪》等,题目都是很宏伟的,内容却写得很细很细,后面我都会一一介绍。正是通过这些“小”,他把很多很大却离我们很远的事物,拉得很近,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这些事情正在我们身边上映。
正如渔夫圣地亚哥那样,对于我们来说,与大鱼、风浪搏斗是一件非常惊险的事,但对于他来说,这只是他生活的日常,所以海明威并没有写到惊天动地,相反,用口语化的文字使得整个过程添加了生活的味道。
只要能忍受他的啰嗦,海明威的作品读起来还是很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