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第二章-准则

2021-02-17  本文已影响0人  熵减丶

深度工作是能给世界带来改变的有效行动,是我未来一定要养成的工作习惯。作者卡尔-纽波特是美国乔治城大学的教授,不仅是畅销书作者,也是一名高产出的学者。他将深度工作准则融合进自己的工作生活中后,论文数量从一年2-3篇提高到了11篇,可以说深度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天总结一下读《深度工作》这本书推荐的4大准则中的第一个---工作要深入。要点如下:

1.选择自己的深度工作哲学

深度工作也分为很多种工作节奏,最极端的,是像当年的计算机科学家克努特一样,将深度工作当做自己工作生活的大部分,拒绝电子邮件,联系靠前台秘书收发信件;次极端的,是心理学家卡尔荣格那样,好几个月闭门不出,在乡间小屋写书是每年或者每个月都腾出一段时间去做事,以天来进行深度工作。但这个对于我们也不现实;第三种,被称为“节奏哲学”,也就是每天固定几个小时,在无人打扰的环境下工作,这种是最为现实的;第四种,是“新闻记者哲学”,可以每天随时抽出1-2小时进行深度工作,这种工作哲学最为灵活,但不适用于不习惯深度工作的初学者使用。

2.习惯化

选择固定的时间、地点、工作的结构性,以及支持自己工作的设备(咖啡、电脑等等),这点需要结合生活实际来安排。

3.要有大手笔

这点举了一些极端的例子,告诉我们一些名人为了深度工作花了什么样的代价。(花钱在往返日本与美国的飞机上工作、JK罗琳在爱丁堡最大的五星级酒店写《死亡圣器》等等)主要是为了说明,我们要有勇气为了达到深度工作的效果,牺牲一些东西,要有达成目标的决心。

4.不要独自工作

这里说明了“深度工作”不等于闭门造车,和外界断绝联系。深度工作并不一定是一个人工作,比如发明晶体管的贝尔实验室小组,比如莱特兄弟,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工作的。作者还举了MIT大楼的例子,来表明鼓励交流的长回廊和鼓励深度工作的隔音办公室的有机结合,来表明交流和深度工作的和谐统一。

5.像经商一样执行

这可以说是准则里最实用的一点了。作者将哈佛商学院克里斯坦森教授给企业提高执行力的“高效四原则”套用在个人深度工作上,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原则分别是:
1.关注点放在极端重要的事情上
2.抓住引领性目标
3.准备一个醒目的计分板
4.定期问责

6.学会安逸

深度工作并不是要我们成为工作狂,恰恰相反,学会深度工作的人似乎能够很好的达到生活工作的平衡。作者从心理学研究的证据出发,告诉我们每天要合理的结束工作,把难以解决的问题交给潜意识做长期来看更有效。另外,他还给出了特别适用的技巧:在每天工作结束时,制定明天工作的计划,这样可以让我们把意识收回,晚上就不会为工作没做完而焦虑。

准则二---拥抱无聊

这也是相当重要的一条准则。不知从何时开始,我越来越难保持长时间的专注。因为专业原因,学习时候要经常借助网络的教程,但是很容易就不自觉地拐到B站、知乎网站看各种对主业学习帮助不大的帖子。作者提出几条建议解决这一问题:

1.不要不断分心,而要不断专注

总体上来说,要非常小心避免一种情况:在自己的认知遇到挑战时,马上就转到一些轻松娱乐的事情上。这时候就要有意识地进行心智训练。因为作者本身也是计算机专业,因此这个方法还是很贴切实际的:
1.制定一段“网络隔离期”,一般为30分钟以上。比如每写作业30分钟,再去查一次网络即使你由于一些问题,必须要使用网络,也尽量隔五分钟再去使用。目的主要是隔离“上网的迫切感觉”和”实际的上网收获”,避免自己动不动就想要上网解决本应有认知挑战解决的问题。
2.在工作外也按计划使用网络。
避免“一无聊就使用网络”的这种现象,夺回使用网络的自主权

2.像罗斯福一样工作。

对一个优先级很高的专注性任务,硬性地安排一个时间段,要求自己在这个时间段内就做这个事情。这个安排要有挑战性一些,迫使大脑会全力以赴。

3.有成果的冥想

作者举了自己的例子,自己在每天从麻省理工到自家公寓的这段时间,会深度思考一个证明,一本书的提纲。冥想并不一定要集中于呼吸,也可以集中于某件事。我自己的体会是,当时学习数据结构的那段时间,专注力还是很强的,也很快乐
冥想过程注意两点:

1.避免原地打转。

大脑总是会无意识地避免消耗能量进行深度思考,因此如果我们不主动推进,那么就会经常在一个浅显的结论停留。这就要求我们调动大脑的意志力,进行进一步思考。

2.形成合适的思维模型。

任何领域的研究都有一定的套路,也就是知识工作者经常提到的“思维模型”。
比如编程算法题,就要先思考输入输出的要求,然后想对应可能的数据结构和算法模型,如果想不到,最暴力的算法是什么,算法过程有没有可以优化的空间...这样。

准则三.远离社交媒体。

这个更应该概括为“像手艺人一样选择工具”。概括来说,就是不要只是“因为有用,表面上有益,所以我用了”。而是要考虑远期的收益、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等,来选择工具。就比如FACEBOOK可能能让人发现有趣的话题,发现感兴趣的人,但这都是次要的目的,如果会影响自己产出的质量,那么就不要去做。

准则四 摒弃肤浅

总结一下只有一句话:要好好利用一天的每一分钟。在工作状态下,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没有那么多,必须要好好做计划。

近期实践了安排工作每一分钟的方法,感觉非常不错,继续保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