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选择的两难境地
2021-04-05 本文已影响0人
双痒斋江右散人
今天听课,有老师提出问题:一个心绞痛患者,做手术,可能活十五年,但是他不痛了,生活质量特别好。不做手术,可能活三十年,但一直痛。到底应该如何选择,需要和患者一起制定方案。
正好有一个类似的病人,二十年的鼻咽癌,放疗后肉瘤。肿瘤长很大,精神状态也很差。做手术,很容易复发,这类病人基本没有不复发的。不做手术,也只有几个月的生存期。到底做不做,做了,患者肿瘤负荷可能小一点,这段时间舒服点。但是做了,也可能不延长生命,做的意义何在。同时,做手术也可能带来一定的痛苦和创伤。
经过院内MDT和全国云查房,支持和反对做的都很多。但是做的意义在哪里?
儿子表孝心,家属认为应该尽力。这是做这类手术的最大社会驱动。可能有一线希望,搏一把,这也是家属经常考虑的。医生拿下高难度手术,患者治疗成功带来的喜悦,也是“做的意义”。但这些是否应该是决定一个手术是否做的指标?显然不是。
最后手术做了,家属对于手术的做法,也不完全认同。医生冒着风险,可能还是面临最差的结果,心理压力很大。但是当初放弃呢,放弃很简单,但这个人就没了。医生也是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