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有家庭
人为什么要有家庭?
是因为需要有个港湾和你一起来对抗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
很幸运,我们出生时都会有一个原始家庭,不至于刚降临到世上就要面临无依无靠。区别只是,我们无法选择出生在怎样的家庭,无法选择拥有怎样的父母,也无法选择会有怎样的童年。
小时候,我们的快乐和伤心仿佛都很简单。看到爸爸下班回家带了好吃的回来会开心,看到妈妈花心思做了一篮子的点心会开心,考试得了奖状会开心,小伙伴夸自己的鞋子好看会开心。开心时,我们会忍不住的笑,咧着嘴,笑弯了眼睛和眉毛。对应的,课上抽查作业被罚站会伤心,听到爸爸和妈妈吵架不说话会伤心,看到最好的朋友又认识了新朋友会伤心,伤心时无人理解就会更伤心,我们会低着头,默默地哭,怕人看到,又怕在意的人看不到。
无论是开心还是伤心,我们永远不会是一个人,总是和一些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后来,我们慢慢长大了,一起长大的伙伴们开始各奔东西,很少会再聚到一起。人没变,地方没变,变的是时间,是各自忙碌的事情。以前,待在一起说说笑笑就够了,现在大家都有了各自的事业和家庭,忙忙碌碌成了生活常态。于是我们像玩耍归来的孩子,推开门,只身回到那个属于自己的家中。
从此明白,那些欢声笑语、热热闹闹、忙忙碌碌、鸡飞狗跳的世界都只是过眼云烟,只有家永远在这里,会因你的到来而变得温馨和富有生机。
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经有过离家出走的经历,比如,在闯祸怕被打的时候,在被家人误解而委屈的时候,或是为了证明自己长大了独立了的时候。跑出家门后,都去了哪里?隔壁邻居家?一街之隔的朋友家?街头常去的那家网吧?还是去了更远的地方?
跑出家门后,可能有一些人会突然发现无处可去,即便找了最好的哥们一起打游戏,或是最好的姐妹一起谈心散步,仍然舒缓不了不安和焦虑的情绪。我们最终还是会怀揣着一丝不安和委屈回到家中,试探着家人的态度,小心翼翼的调整自己的心情。或许长大就是这样悄悄开始的,不再是大人的一块糖,一件礼物,将哭鼻子的自己哄开心,而是靠我们自己,经历过伤心,委屈,然后想通了,释怀了。
我好像没有离家出走过,虽然几度非常想有个地方把自己藏起来。可能是因为,在我们家没人吃那一套,换句话说就是没人把你的矫情当回事。吃饭时间一到,一个不落的排排坐下,永远整整齐齐的。没人回应,自然也就没有了表演的欲望。
那现在为什么会有很多人选择单身呢?
因为对一些人来说,两个人的相处太聒噪,已经盖过了世界的纷扰。
首先,先简单的阐述一下什么是婚姻,人类的婚姻观其实是一部漫长的社会发展史。最初,婚姻起源于父系社会,是把女子视为物,一种可供交换的财产。比如用一头牛换娶一位女子,便可以带回家中繁衍后代,照顾老小,打理家务。那时候还没有一夫一妻的概念,如果你家里有两头牛,也可以迎娶两位女子。即便后来推行一夫一妻制,在依靠劳动力生存的年代,女人仍然处于弱势,婚姻赐予她们的不过是“为了活下去”。50年代到80年代是我们国家从战乱步入和平,从贫穷走进小康的过渡阶段。尤其是80年代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思想的进步,女性的独立意识和接受教育的权利日益呈现,女性不再依附于男性,也不再依附于婚姻,而是形成了独立的自我,在各个岗位、各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当独立女性和守旧男人同处于同一时代时,就会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也是社会进步中必经的阶段。为什么各自独立了反而无法融合了?因为大部分男人仍有守旧思想,即便他的认知承认了女人对于社会和家庭的作用,但骨子里仍然受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有着严重的大男子主义,认为娶个老婆回家就可以做个甩手掌柜,她可以照顾爹妈,生儿育女,打理屋子,最好还可以挣钱养家。在这里,我真想矫情的说一句:家庭中,斤斤计较才是一个男人最失德的表现,吵架从不让步,处处抱怨,从不道歉。
如果两个人在茫茫人海中相遇,在一起不是为了相互温暖,而是处处计较和算计,争吵不休,矛盾不止,请问,谁会甘愿捆绑在一起呢?何不将彼此放回到茫茫人海。
现有的社会矛盾不只表现在婚姻观上,还有包容度。常听人说,这个社会是多元化的,融入了无数多彩的元素,网络环境更是打开了一扇无形的大门,国际化,世界化的信息元素策马而来,大家接受的或不接受的观点全都蜂拥而至。如何筛选,如何消化,如何接受,已经成为现今社会迫在眉睫的问题。
如今,网暴、网评、口嗨等,引发的伤害已经延伸到很多角落,独立女性、单身主义,并不是罪过,但依然成为一些恶意人群网络热炒的话题,给当下热爱生活的年轻人造成了种种困扰。古人便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难不成现在就有些人喜欢被嚼舌根?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介,我们可以发挥它的便捷以方便自己的生活,但不要借用它的锋利去戳别人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