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身

2023-02-09  本文已影响0人  无愠色

刚开始教导学生的时候,我说过一句话,我说,在你成长过程中你接触到的我都是根据你的情况量身定做的我,而不是真正的我。

老师的作用既有引导也有约束。

老师也应该既有温和又有批评。

即便是计谋,也是有进有退,临界而行。

自己即将开学离开,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强调了自己没有时间,要努力学习,这是一个坎的概念。

同时在平常都宽容的地方不再让步,再给予批评和后退,如果学生不能够自己走过峡谷重新获得老师的认可,也就没有了下一个阶段的成长,这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需要以或许需要老师的永远离开,机会的永远失去为风险的难关。

只有当失去的代价不能承受时,才能有珍惜的体验而不是仅仅知道机会的珍贵。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会回消息,但是今天我没有放过。

在题目没有快速做出来和知识点掌握不牢,手不勤快等一系列问题提出建议之后,上课多次看消息之后,我觉得时机差不多了,没有放过最后一次看消息,在最后提出了严厉批评,并退出了会议,再也没有进去过。

这个时机的把握需要准确。

第一是对方确实长期有错。

第二是我必须确实有需要离开。

第三是难愈久病不在忍让。

果然,在我退出之后,学生写完题就来找我道歉,我没回。

晚上十点多又提出自己深深的明白了自己的错误,自己不应该一味得过且过。

我提出,未来两天我都不会再进会议了 之后就是考试 考试通过才能继续下去,不可以浪费我的时间和心血等等。

只有这样,对方才会在心理上切身体验到机会的珍贵,自己的错误。

知道终归是知道,不是体验。

这些都属于心里催化剂。

老师不只是温和的, 还是严厉的。

不只是鼓励还有批评。

即便是心理战术,即便是一些手段和技巧也并非不可取,能够让学生提升的就是好方法。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