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随笔随笔散文摄影

城市印象:丙安古镇

2024-08-22  本文已影响0人  木和子家

        在贵州的每一个古镇中,每一座都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故事,而丙安这座沐浴了两千多年历史的隐逸者,则静静地矗立在赤水河滩的岩石上,等待着人们的探寻。

        当我们抵达丙安已是日暮时分,未曾想到古镇会如此古朴内敛,以致我们竟一时间迷失了入口的径道。幸遇几位饭后乘凉的村民,虽然听不懂他们的言语,但在他们的热情指引下,我们循着桥边一条并不显眼的石阶下行,隐约看见一条古老的石道弯延于赤水河畔。路面凹凸,举步维艰,而路旁的陡壁高岩,则存有众多清朝的摩崖石刻,犹以“惠及乡邻”四字最为瞩目。清乾隆年间,川盐入黔,丙安作为盐运的必经之地,开辟出一条500米长的古盐道。如今,我们正是沿着这条古盐道,通向丙安城下。

        越过双龙桥,一座雄伟的城寨耸立在眼前,危崖之上,背靠青山,三面环水。古镇的整体建筑以吊脚楼为主,由上千根圆木支撑,看似危悬却稳固如山。沿着漫长的石阶逐级而上,穿过东华门便进入了古镇内。街道随着山势高低起伏,古石板路面和两旁的房屋虽显陈旧,却是明清时期留存的“活化石”,散发出历史的味道,不时还能看到挑夫背着沉重的箩筐穿梭于巷中。夜色下的古镇已逐渐回归平静,街上的店铺多已闭门休息,唯百年屋舍伴着袅袅炊烟,弥漫着人间烟火的浓厚气息。

        比起青岩古镇的繁华和镇远古镇的隆重,丙安更像一位超凡脱俗的隐士,虽筑于危岩之上,饱经沧桑,却屹立千年而岿然不动,不争不抢地享受自己的时光。

        青石路上留下了我们远去的足迹,但丙安的故事仍在岁月的长河中流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