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区夜话射雕系列

夜话射雕之四

2018-12-01  本文已影响5人  bb549016503d

                                                                 

                                                               第四回 黑风双煞

 

               金庸的武侠小说之所以受欢迎,我总结起来至少有以下几个原因:

 

              ,对武功的描写出神入化,招式的描写在其次,其对内功的描写当世无有出其右者.听闻有不少练武之人看了<射雕英雄传>之后理所当然地认为金庸先生会武功,而找上门去要与其比武,金庸只能不停地与来比武者反复解释自己确实不会武功,只不过在写书的时候借鉴了练武之人的心得体会而已.让我们来看看原文的精彩描写:

    只见那女子绕着男子缓缓行走,骨节中发出微微响声,她脚步逐渐加快,骨节的响声也越来越响,越来越密,犹如几面羯鼓同时击奏一般。江南六怪听着暗暗心惊:“她内功竟已练到如此地步,无怪大哥要这般郑重。”只见她双掌不住的忽伸忽缩,每一伸缩,手臂关节中都是喀喇声响,长发随着身形转动,在脑后拖得笔直,尤其诡异可怖。

               又如第六回的描写:

               过了一阵,忽听得梅超风全身发出格格之声,初时甚为缓慢,后来越来越密,犹如大锅沙炒豆,豆子熟时纷纷爆裂一般。听声音是发自人身关节,但她身子纹丝不动,全身关节竟能自行作响,郭靖虽不知这是上乘奇门内功,但也觉得此人功夫实在非同小可。

              由上两段文字可以看出练内功之人,到初期筋骨齐鸣阶段,关节会发出炒豆子般的声音,这种现象对没练过内功的人来说不可思议,对长期练内功的人来说是家常便饭,练内家拳的后面更要练出龙虎二劲.筋骨齐鸣实际上是拉开了关节之间的缝隙,此为筋骨之音,关节缝隙打开的标志.过去的老师父教徒弟练拳,就算背对着徒弟也能知道徒弟练得对不对,就是听声音就可以了.据我了解现在社会上各武馆明确提出筋骨齐鸣是内家拳初步功成的标志的只有一家,那家是典传国术的陆功翰先生,他对内家拳的传承比较系统全面,有兴趣的可在网上找他的资料了解一下.顺便提一下网上有被称为“鬼手”的王保合表演缩骨功,以我所知,缩骨功并不一定要童子身才能练成,练内功到第七重天时自然可以缩骨术,并不需要刻意去练这种功夫,这和筋骨齐鸣是一个道理.

                我再说说梅超风所练的九阴白骨爪摧心掌.

                九阴白骨爪其实就是鹰抓功的一种,只不过将外家功夫练到了极致.


                  摧心掌其实就是铁砂掌的一种,也是将外家功夫练到了极致.


                我们再看郭靖练内功的经历感受:

             

   郭靖依言试行,起初思潮起伏,难以归摄,但依着那道人所授缓吐深纳的呼吸方法做去,良久良久,渐感心定,丹田中却有一股气渐渐暖将上来,崖顶上寒风刺骨,却也不觉如何难以抵挡。

             

   郭靖道:弟子真的不知道甚么叫做内功。他教我坐着慢慢透气,心里别想甚么东西,只想着肚子里一股气怎样上下行走。从前不行,近来身体里头真的好像有一只热烘烘的小耗子钻来钻去,好玩得很。六怪又惊又喜,心想这傻小子竟练到了这个境界,实在不易。原来郭靖心思单纯,极少杂念,修习内功易于精进,远胜满脑子各种念头此来彼去、难以驱除的聪明人,因此不到两年,居然已有小成。

             上文所述其实 还是气机发动后通督脉的表现,能在两年内达到这个境界着实不容易,现今流行的武术气功类杂志介绍的文章能达到这个境界的都很少,以我这三十年所看过的杂志书本来看,唯有甘肃李少波先生传承的<真气运行法>可以比美,前几年因为在中医院推行<真气运行法>而引发不少真议,据我了解各门各派的内功,有好多门派的内功与<真气运行法>大同小异,只不过那些门派对此密而不宣,不象李少波先生那样为着大众健康着想而全盘托出的,李先生为人着实让人可钦可敬!



         上回说了江南七怪教武功的错误思路,以致于郭靖欲速则不达,似乎郭靖笨不可及,其实不是如此,你们看后来马钰道长教郭靖两年内功之后,郭靖武功大进,这就说明不是郭靖的问题,而是江南七怪教育方法不对头.一开始就应当从内功开始教,内功打好基础再学外功招式器械等,丘处机教杨康就是这个方法,但是世上练武之人都好走捷径,比如杨康就不爱这种训练方法,他喜欢梅超风九阴白骨爪摧心掌走外家功夫的路子以求速成,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杨康后来不如郭靖进步神速的原因.郭靖后来遇到的师父都是教他内功,比如降龙十八掌,弹指神通等.

          顺便提一下郭靖练的轻身功夫"金雁功",全身气通之后轻功自得.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个武术界争论了上百年的问题:内外家之辩.

         内家拳一般指练内功为主的拳术,比如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心意拳等.

           外家拳一般指练外家功夫为主的拳术,如少林拳长拳咏春拳查拳等.

           转载一则旧闻:1954年1月17日,香港发生了一件白鹤拳弟子陈克夫挑战吴家太极掌门宗师吴公仪的大事,立即震动了港澳武坛和一般市民大众。比武只进行了两回合,战果为双方不胜、不和、不败。两拳师握手言欢。

           擂台赛的当事人,来历不凡,都是当时港澳国术界的知名人士。吴公仪是北京人,当年53岁,1919年,他年方20,就已出任山东省长屈映光的「武术总教练」;1924年,则任职於张宗昌阵营的「搏击队总教官」;其後也在全国知名的上海「精武体育会」教习。吴公仪家传太极名家杨露禅(民初白羽的武侠小说《偷拳》即叙述他的学武历程)的内家太极拳,祖父吴全佑、父亲吴鉴泉都是杨系嫡传。他身高5呎4吋,浓眉大眼,身体扎实,留有两撇小胡子,是「鉴泉太极社」的负责人。 

           陈克夫是广东台山人,当年35岁,身高5呎5吋,曾经学过西洋拳、洪拳及日本柔道。後来从学於「白鹤拳」名家吴肇宗、邝本夫,1952年,於澳门开创「白鹤健身院」,广招门徒。白鹤拳属外家工夫,最富盛名的是一套「鹤形猿步」,相传是创始者明初西藏喇嘛阿达陀从鹤猿争斗中参悟的绝学。清代咸丰年间,白鹤名家升隆长老於鼎湖山莲花庵开教,传下广东一脉的白鹤派,在广东一带,声势颇广,当时掌门人为吴肇锺。

比赛原订六回合,但是,总共不过进行了一又二分之一回合,整个「搏击」的时间,加起来仅有两分钟。第一回合中,吴公仪首先中了一击,被逼到绳墙;但吴公仪迅速回击,吴师父一拳击中陈师父的鼻梁,刹那间,血流如注,裁判击铃宣布「够钟」(时间到)。第二回合,双方互有斩获,但临末吴公仪的一记右拳,又直击陈克夫的鼻子,鲜血飙流。裁判立刻中止比赛。 

    不过两分钟的时间,迅起迅结,显然是不过瘾的;但一阵拳光血影,也颇令人触目惊心,合演草草收场,倒也没有观众抗议。不过,私底下的嘀咕,总是免不了的。最引起嘀咕的,是打擂台双方所使用的招数。原本观众一心盼望著吴公仪使出看家的太极拳「推手」,而陈克夫则施展著名的「鹤形猿步」,但这两种功夫似乎派不上用场,陈克夫用的是直来直往的「罗汉拳」,吴公仪则使出手快脚快,看来似是「武当拳」的招式(据太极拳前辈郑荣光及吴公仪自己所说,他用的确是太极拳,并都引了拳经「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之语,解释其「手快脚快」的原因),不但没能够让观众眼界大开,反而看起来和普通人一般打架的「廝打」没甚两样。

              以我的看法,假设有两人同时练拳,一人练内家拳,一人练外家拳,前十年练内家拳的比不过练外家拳的,十年后练外家拳的必定比不过练内家拳的.因为练内家拳的至少要十年才能看到成功的希望,越往后越历害,练外家拳的十年之后很难再有进步,三十年之后可能还在原地踏步!

             那么最近的武林界也是风起云涌,比如去年徐晓东与雷公比武的事,也是沸沸扬扬.

                 徐晓东起初也是练八卦掌的,后来接触的各派别的武功多了,对传统武术也比较了解了,知道这里面假把式多在骗财,所以他打假也是有道理的.至于雷公太极这一派原本属于杨式太极,既得了传承为什么那么不经打呢?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他虽得了传承,但没下苦功夫去练,这也等于没啥用处.而且他这杨式一门传承也太快了一点啊,他那师父和他差不多年纪?恐怕是象大多数人一样不是武术家而搞成了社交活动家,现在的人不象以前的老师父每天练八小时以上,现在的人最多练2个小时,所以出不了功夫也就不奇怪了.

                   我还要解释一下的是,大家对传统武术还有好多误解,第一个误解是以为传统武术内家拳都是软绵绵的,那一定打不了人,这实在是天大的误会啊!练内家拳不尚拙力,但绝不是不要力,而是意气力劲合一,力量的训练绝对不可或缺,体能的训练也是要的,但以我对传统的了解,传统的一些训练方法需要改进,完全可以引进拳击或其它拳术的训练方式,来强化我们传统武术力量训练的不足.我曾专门到一些拳击训练馆去观察过拳击运动员力量的训练,让我认识到科技的进步,我们训练方法完全可以与时俱进!

                 第二个误解是太极拳慢悠悠的能打人吗?

太极拳和其它内家拳一样分练法与打法,练起来慢悠悠,打起来就要快,不相信的话大家可以去看白鹤拳弟子陈克夫挑战吴家太极掌门宗师吴公仪的视频,太极拳打起架来绝不是慢悠悠的!《打手要言》上说: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既然是己先动,那就说明要快啊!

                 二,金庸先生对佛学的理解证悟远远超出一般学佛者,他将他对佛学的见地完美地溶入了小说当中.以后有时间我再阐述这个问题.

                 三,金庸先生对内功的理解则完全借鉴了其他武功修练者,这一点也留在以后述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