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用典91|修养篇:理想信念(7)
公文用典的“修养篇”:针对个人素质修养的要求,切入微观场景,以典说“情”,见微知著,举一反三,激励提升人生境界,修养内在素质。包括理想信念、思想品德、读书学习、生活情趣等方面。
13.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范文】
怀揣梦想,不负韶华的发展之“志”。“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理想信念,是恪守初心、勇担使命的“源”。每个时代,都有青年人的梦想与追求。回望1921年,那时的青年人为救国救民而努力;1941年,青年人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而抗争;1981年,迎来改革开放春风的青年人,在不断为社会主义建设忙碌奔波。今天的青年人,怀着崇高的理想信念,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发挥青年人能做能干、敢想敢闯的优势,为铸就伟大的民族复兴梦,国家富强梦不断奋斗。(选自2021年7月21日光明网署名文章《为“三个不负”接续奋斗》)
【典故出处】
语出唐朝王勃《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文中典故的意思是,如果处境越是窘困,意志却更加坚定,这样,就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高远志向。
【典故解读】
王勃是唐朝文学家,居“初唐四杰”之首,诗歌擅长五律和五绝,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之最,《滕王阁序》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全文意境优美开阔,语言精美典雅,写景与抒情自然融合,在辽阔壮美的山川秋景中,表达出作者独特的人生体验,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段诗句,表达出作者虽遭遇逆境却壮志不坠,身处困顿却情操不移的执着态度,抒发了交织于内心的失望与希望、痛苦与追求、失意与奋进的复杂情感。
【场景应用】
公文写作中,“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句典故,常用来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坚守忠诚干净担当的使命初心,坚定理想与信念,越是面临艰难困苦的环境,越是要主动作为,脚踏实地,不坠凌云壮志,开拓奋进。
【范文赏析】
光明网这篇文章号召当代青年要接力奋斗,“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踏实干事创业。
文章中引用了典故“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里的“青云之志”强调的是青年人应该恪守自己的理想信念,在任何充满艰难险阻的境遇里都不能放弃,而是要坚持不懈,敢想敢闯,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回馈党、回馈国家、回馈人民。
14.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范文】
筑牢“干事”信念,敢同“艰难困苦”斗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要实现伟大梦想,就必须进行伟大斗争。近年来,“当代愚公”黄大发、“沙漠愚公”苏和、贵州“女愚公”邓迎香等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感动了大江南北,成了为人民服务的模范典型。在现实面前,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恪尽职守、迎难而上是一种刚需的“斗争精神”。(选自2022年9月21日人民论坛网评《以“斗争”之姿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典故出处】
语出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其十》,“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文中典故的意思是,刑天挥舞着盾斧,勇猛的斗志始终存在,不可磨灭。(诗句里的刑天是山海经中的神话人物,与天帝争权失败后,被砍去了头,但他不甘屈服,以两乳为目,以肚脐当嘴,左手握盾,右手拿斧,进行抗争。)
【典故解读】
陶渊明为东晋末年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田园诗派”鼻祖。
《读山海经》十三首是陶渊明创作的组诗,首篇为序诗,咏隐居耕读之乐,后十二首从《山海经》中撷取题材而成,借用世间的传说、神话、寓言,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豪情壮志。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这句典故出自组诗的第十首,诗中的精卫是古代神话里的鸟名,原为炎帝之女,因游东海淹死而化为鸟,所以衔“微木”填东海。全诗歌颂了精卫和刑天这种锲而不舍的斗争精神和矢志靡它的顽强决心,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追求。
【场景应用】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这句典故传达出来的理想信念和信仰精神,可以给人带来无穷的力量和勇气,公文写作中,这句典故常用来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要培养和保持顽强的斗争精神、坚韧的斗争意志和高超的斗争本领,在重大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在大风大浪中长才干、壮筋骨,唯有如此,才能在新的伟大斗争中不断成长。
【范文赏析】
人民论坛这篇网评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斗争”之姿,敢同一切歪风邪气、风险挑战、艰难困苦作斗争,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
文章中引用典故“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强调斗争精神自古以来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构件之一,不畏艰险、敢于斗争的斗争精神更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因而唯有具备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斗争精神,我们才能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生机活力,坚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而不畏艰难险阻的毅力和决心,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