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班第一天~原生家庭
人们都希望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希望他们拥有专注投入的做自己喜欢的事的能力。这种能力孩子本来就有,只是当她们喜欢做的事情不符合我们的价值判断的时候我们不断的去干预评判孩子,直到他们停下为止。我们以为自己是“为她好。”,却不知道自己正在努力的扼杀孩子最宝贵的天赋,同时让她不再信任自己的感受,让她相信做自己喜欢的事是“错”的。让这样的一种思维结构成为孩子看待世界看待自己的底色。
每天都在发生的是养育者用属于过去的意识教现在的孩子去适应未来的世界。
人的力量不是用在创造力上就是用在忍耐力上。你是一直在训练自己的创造力还是在训练自己的忍耐力?人天生的动力就是进化和创造。但是在创造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挫折和阻力,就自然会体验到无力感。应对无力感的策略和方法是你的原生家庭一定会传递给你的模式。最常用的方法是:
1.发脾气。丢情绪炸弹;指责和迁怒。人们抗拒无力感,就会无意识的想把它用某种形式丢出去,丢给身边最容易被控制最无害的人,让别人来承担这种无力感。“如果不是你这么没用,不好好学习争气,我怎么会有这种不是一个成功的妈妈的挫败感。”2.逃避,隔离和麻木。3.找平。自我安慰,通过合理化现在,把希望寄托在未来而找平。“等。。。就好了。”或者通过贬低对方来找平“算了,他没读过什么书,小地方人就这样,男人都这样,女人都这样。”用傲慢和优越感获得一点虚假的力量。但是这种评判的方式是在贬低你自己的世界,都会回来剥夺你自己的力量。当你面对读书比你多,见识比你广的人的时候不可能不产生由这种信念带来的卑微感和更大的无力感。
物质遵循最小阻力,意识也一样。
我们会无意识的传承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模式,但是当我们成长觉醒之后我们有很多选择。我们是被原生家庭捆绑还是从原生家庭的网中走出来,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无力感来自于用自己的期待与现实对抗。不知道有多少人意识到,当期待和现实对抗的时候,现实一定会赢因为它正在发生。面对现实,想要摆脱无力感我们可以选择改变,对外的改变,改善自己的沟通方式,或者对内的改变,改变自己的期待。也可以选择接纳,“臣服,臣服于现实”。无论选择什么,我们都要对自己的感受负责。
匮乏感的本质都是力量感的匮乏,金钱的匮乏感是把力量投射在金钱上,神话金钱的力量,无意识的贬低自己的力量,以及对金钱的清白感的需要。匮乏感与对金钱的攀附和崇拜成正比。
关键在于个体在使用创造力还是忍耐力。当我们来到地球 ,最初都是想创造和改变,我们在最初创造会碰到困难,产生无力感。
老师解释到所谓的无力感就是——我有一个方向,有一个目标,我在这儿,我想去达到目标,我走不过去,我现在所拥有的能量没有办法支撑我达到目标,不管是物质目标,还是健康目标,关系目标,那不重要,关键是那个感受。
你的原生家庭有一套面对无力感的策略和方法,这个结构你没有觉知,就会全盘吸收,发脾气,责备,迁怒;逃避,隔离,麻木;找平(要么期许未来,要么贬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