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分解》书评
稚子一直被社会所觊觎,却从未如此绝望过
《明日分解》书评“在完美的世界里,母亲应该珍惜自己的孩子,陌生人会敞开自己的房门迎接那些不被爱的孩子。在完美的世界里,一切非黑即白,非错即对,人们应该能够区别对错。但这并不是个完美的世界,问题是有的人却认为这是个完美的世界。”
明日分解?收获营?到底是分解什么,又是收获什么?我看着封面上只剩半边清晰脸庞的男孩,怀着满心的疑问翻开了这本名为《明日分解》的书。
毫无疑问,这是一本科幻小说。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书中的世界绝不可能成为我们生活的真实场景,否则,在这个承认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的时代,就太可怕了,又几个孩子能成为所谓“合格的孩子”、“听话的孩子”?!
书中有一套被称为《生命法案》的宪法,规定一个孩子从受孕起到成长到十三岁为止,他们的生命不可侵犯,但是――从十三岁到十八岁之间,父母可以选择“逆回性堕弃”孩子。
何为“逆回性堕弃”,就是把孩子交给收获营分解。从严格意义上说,孩子的生命并没有终结,只是终结孩子的本体,把他们的各个有生命特征的部位移植到有需要的人身上,以便那个人身体健康,毫无残疾。
可是,移植出去的每个身体部位都有原主人的记忆,那那个被接受移植的人还完全是他本人吗?他只是个杂牌组装货,而不再是个原装正品。
并不是所有十三岁到十八岁的孩子都会被分解,只有那些被父母签署了分解协议的孩;或者没有父母的孤儿,因社会资源不足以养活那么多孤儿,就有可能因为被人认为不太优秀而选出进行分解;还有一种被分解的孩子他们生来就是被分解的,因为从他们还未出生起就被父母视为十一奉献品被奉献出去,是上帝最纯洁的代言人。
康纳、莉莎和莱夫就分别是这三种分解人,在他们共同的十三岁里,分解让他们撞在了一起。康纳和莉沙是被强迫分解的分解人,他们从一开始就选择了逃亡,莱夫是坦然接受分解的,他从出生起就被灌输那种貌似高尚的思想,是康纳在自己逃离分解时,顺便救走了莱夫。
但莱夫因为自己的信仰,背叛了康纳和莉沙,他的选择是对的吗?他不过是个被假道德蒙蔽的可怜人,但在关键时候那个从小就灌输他奉献自己是伟大的牧师丹,却改变了主意,授意他逃跑。当莱夫摆脱了康纳和莉莉后,他打通了牧师的电话,牧师再次告诉了他自己的想法让他选择了逃跑而不是主动去寻求分解。
莱夫接受了牧师的建议,真正选择了逃亡。逃亡途中,他结识了接受过肢体移植的赛芬,目睹了赛芬两个人在一个身体里的矛盾,更亲眼见识了被分解人不堪的痛苦,幡然醒悟分解是不道德的,非人性的。从此,他选择了主动抗争分解。
虽然历尽重重磨难,他们三人曾一度真正逃开过分解的阴影,在一个海军上将专为拯救分解人的墓场生活。但康纳和莉莎因为善良,为了拯救海军上将的生命,再次涉险走入社会,被同伙出卖而押进了真正的收获营。收获营就是收获他们年轻、稚嫩、鲜活的肢体!
与此同时,莱夫也来到了收获营,与康纳和莉莎不同的是,莱夫是主动走进收获营。他与另两名分解人一起到来,是要以自杀性爆炸将收获营摧毁,以拯救更多的分解人。康纳、莉莎、莱夫他们三人又一次在收获营相遇,在康纳去分解时,莱夫果决采取行动,让康纳免于分解,却还是令康纳受了重伤。莉莎和更多人也因爆炸陷入危险之中,莱夫是唯一没有引爆自己的自杀者,他忙于去救人了,包括丽莎和其他人。
他们三人最终活了下来,但《生命法案》并未废除。他们三人接替海军上将在墓场为更多逃亡的分解人提供庇护。
稚嫩鲜活的生命被觊觎,古来有之。在我们的神话故事、民间谣传里不知出现过多少次,但对于父母亲手舍弃自己的孩子成全别人的完整这一说,却还从未听闻。或许科技的发达和虚拟网络的盛行,伪科学的洗脑,真的会蒙蔽人们的良知,让人们迷失在自己创造的那个世界中。
虽然现实情况不致向书中描述得那么糟,我们还是要有所警醒,铺天盖地的网络轰炸、把大众当傻子耍的“奶嘴”原理……,无一不在试图麻痹我们,让我们臣服于少数人的桎梏中,欣然接受他们的奴役。
不得不说,尼尔.舒斯特曼是一名非常优秀的作者,他把现实性与思想性融入一炉,把我们带进既熟悉又陌生的异域世界,让惊悚、慌张、恐惧等各种感觉时时刻刻抓住我们的心,让我们一刻也不愿放下这本书,直到读完才长嘘一口气。他真是一位充满魅力的说故事高手,曾写过无数脍炙人口的青少年小说,并屡屡获奖,这本《明日分解:逃离收获营》是他最得意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