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接受

2023-10-12  本文已影响0人  若水青卿

人到中年,有了一定的阅历,吃过生活的苦,经历过社会上的磋磨,对一些话语的理解和感触就格外深刻,也特别容易产生共鸣。

偶然读到这样一段话,“莫言在《晚熟的人》中说:真正的强大不是对抗,而是允许发生;真正的强大不是忘记,而是接受。”

如果你阅读过心灵成长方面的书籍,那么对于像“允许发生”与“接受”这样的字眼一定不会陌生。但是,当这样的字眼与“真正的强大”联系起来,组合成一句话呈现在我眼前的时候,就好似在我的体内引爆了一连串的化学反应,并且与我半生的经历遥相呼应,产生了某种共鸣,让我悟到:原来其实我需要补上“接受”这一课。

越是要强的人,越是不容易在生活中出现的变动面前屈服;越是固执的人,越是想坚持自己预设好的生活路线;越是有着一点儿优越感的人——不管是物质上、精神上还是经历上的,越是难以接受生活中的不顺心,不如意。而当这些性格特征与“少不经事”这样的人生阶段与人生状态相遇时,那带来的结果可想而知。也许在外人眼中不算什么,但是在当事人眼中,简直堪比灾难。

这种灾难会令人质疑、痛苦、无助、沮丧……在苦苦难觅答案之后,当事人会像一个要不到糖果的孩子一样,用抱怨与哭泣来发泄心中所有的委屈、不甘与痛苦,貌似还有着充分的理由——Ta都被别人薄待了,被生活薄待了,难道还不允许委屈、哭泣、发泄吗?

乍听之下似乎有理,问题是所有的这一切除了倾泻情绪以外,对于我们解决问题有任何的帮助吗?细细想想,或许发泄之后确实能够获得短暂的心绪平静,但是问题不会因为我们的情绪发泄就自动消失不见,时间也不会因为我们的委屈抱怨而自动退回到事情发生以前。

简言之,除了发泄,于事无补。

其实,在所有的应对方案中,“接受”其实是最明智的方案,但往往也是最难被当事人接纳的方案。更多情况下,当事人会用挣扎、痛苦来表示自己的不满与抗争——先不说局中人能否保持足够的客观冷静,单说即时发泄所带来的痛快就足够吸引人做出这种最本能的反应。但其实,这样的抗争除了折磨自己,没有丝毫益处。

人到中年悟到此点,虽说不早,但对我的后半生来说总归是个好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