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脑科学,才能过目不忘

2022-06-02  本文已影响0人  花开666

沮丧,应当是大部分喜欢阅读的人共有的情绪。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读了很多书。可是记忆的残酷,在很短的时间,绝大部分内容都会被遗忘。怎样高效阅读?不做知识的搬运工,而是将费尽心血得来的知识牢牢的存储在自己的大脑中,这也应当是绝大多数人想解决的问题。

其实方法很简单。只要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用脑去读,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实现。

桦泽紫苑是日本的一位神经科医生兼作家,他酷爱阅读,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一个月阅读30本书,并坚持了30年,写了十几本书,算是阅读写作领域的领军人物了。

按理说,阅读和写作应该占用他大量的时间,可是他偏偏还是一位时间管理达人。不仅每天正常工作上班,读书写书两不误,社交和娱乐活动还安排的丰富多彩。能够一个月去电影院看10场以上的电影,每年还有两次长途旅行。每天更新Facebook,与 You Tube视频,到处演讲授课。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他的时间都是从哪儿来的呢?

带着以上疑惑打开他的有关阅读的新书《过目不忘读书法》就可以找到答案。他借助工作便利,将脑科学的专业知识与阅读相结合,用科学的方法读书。这也使他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他人几倍的工作量。

他不仅把过目不忘读书法用在阅读,同时也用在安排时间写作和提升,注意力等方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做到的吧。

那么他是怎样利用大脑的特质,让大脑更好的配合阅读,取得高效的学习效果?

一、重复让记忆更长久

根据遗忘曲线的原理,我们的海马体负责短期记忆,只能记住1~2周的信息,为了牢记书中的内容,他运用了一周三次的输入方法,在读完一本书之后的第1天,第3天和第7天,进行复习,大脑就会给这部分信息,贴上“重要”的标签,并被转移到大脑记忆的金库一颞叶部分,而得以长期保存。

除此之外,还有多种重复刺激记忆的方法。比如,在书本上涂鸦画线,去向他人介绍复述内容,向朋友推荐书,或在社交媒介上讲解分享,写书评,如此多种方式的结合,捕捉到的新知识就被大脑牢牢的记忆住了,想忘记都难。

二、脑内物质的分泌让阅读更有趣

人们在对强刺激下发生的事情更容易记忆。他利用脑内物质的特性,去刻意制造这样的情绪氛围。多巴胺是幸福物质、内啡肽是快乐物质、催产素是情感物质,读书的时候这些物质不仅能够提起我们阅读的兴趣,还能将书中的内容更长期,更清晰的记在脑海中。

三、时间限定让人更专注。

在高效读书方面,他也充分利用大脑分泌物质,比如设定目标,可以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强化记忆效果。我们可以为自己每天设定读书目标,紧迫感会使注意力提升,强化记忆,15分钟更能让分泌更多的多巴胺,让人专注,也就是说15分钟使人能够高度集中精力的时间单位,他的阅读大多是由若干个15分钟组成的。他利用这样的时间管理方法,完成了大量的阅读。

看完了他的做法,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读书学习就是为了改变,进入到科技时代,就要运用科学知识,更快、更好的改变。是在读书方法理念同样需要。

长久以来,古人读书是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场景依然在影响着我们,不管是高考的学生还是科研创新的专家,我们脑海中的印象,依然是埋头苦读,孜孜不倦。当我们说起自己的学习优点时,仍然会以“能吃苦、不怕苦”为荣,进入到新的知识时代,应该对“吃苦”这一概念重新解读,对于“吃得苦中苦,方做人上人”的观念,也应当适当的看淡,我们不怕吃苦,但要怕吃无谓的苦。

罗振宇说:人类历史上有一个规律,只要发明一种新工具,就会把人类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人利用好新工具,有了更好的发展。另一部分人固守习惯,对新工具看不起、看不惯、看不懂,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脑科学就是一种新方法,只要应用到阅读中,我们就相当于掌握了一项新技能,新工具。如果也想像作者那样,在读书写作领域,取得骄人的成绩,那么就要去充分的学习和掌握这项技能,才能在紧跟中超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