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值得一记的流水账
曾经的摘抄、剪报、知识点记录,甚至各种课堂笔记,你是不是和我一样,几乎从来没有回头翻过?
感觉记了也是白记,更别说坚持下去了。
既然如此,记笔记还有什么意义?
但是看了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多少令我改变了固有观念。
这本书一开头的几页彩图就已经让我耳目一新了,像是突然推开了思维世界的另一扇门。
书的结构条理十分清晰,又配有很多插图,读起来很轻松。
全书的主旨,简单概括起来就是:“手边常备一本笔记本,所有信息不必分类,按照时间顺序记下即可,即便笔记杂乱无章,只要抓住一点线索,之后便可取用了。”
对比手账
作者特意强调了此种笔记跟手帐不能不能划等号:首先,他不需要每年换新;其次,比起格式相对固定的手帐来,仅仅是单纯纸张的笔记本才能随时变更,“成为万能的知识生产载体”。但我以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笔记还是可以归为手账中的一种,只是更偏重于知识和素材的收集。
有很多看过的东西再也想不起来,很多灵感一闪而过。这时你就很需要拥有自己的“知识生产素材库”——笔记本。
记录的好处
总是觉得自己没创意,或者想法简单的人,或者想要坚持写作却苦于灵感枯竭的人,不妨试试此书中推荐的技巧。
书中介绍的方法如果使用得当,可以帮助你:
· 找到加速思考进程的线索
· 得到新视角和切入点
· 获得灵感和想法
· 将想法变为成果
记录规则
作者提倡用一本笔记本记下所有不分类别的信息。因为我们的思维本身就是杂乱无章的,这样做更合乎习惯。
在记录时,要遵循以下三条规则:
- 一元化:不做分类,随心记录
- 时序化:6位日期记录法帮助定位
- 索引化:切口标号与重点信息数字化
但,学会记录并不意味着事无巨细,什么都记。记的应该是将对你造成极大触动的信息。
用什么笔
奥野宣之觉得,靠不同颜色的笔来分类,并不适合他。“为了能够轻松简单地坚持记笔记,我不想增加任何多余的规则。”每天带一堆笔在身上是个很大的负担。
因此,他想出的解决办法是“让各种笔各就各位”。比如,课桌前用钢笔和铅笔,正式外出时用油性圆珠笔,非正式外出时带颜色鲜艳的签字笔之类的,随心所欲就好。这样,重读时,也能知道是在哪里,什么情况下写的了。
进阶:生活日志
教人怎样积累知识和素材,将信息纳入笔记本之后,奥野宣之又介绍了可以将素材笔记本变得更有深度的一种技巧,即记录“生活日志”。
“生活日志,顾名思义,是指对日常生活和人生感悟的记录。”
你也许会质疑,居然连每天吃的饭菜和睡眠时间这种琐碎的事情都有资格被记录,这样做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奥野宣之的却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理由:
· 消除选择带来的压力
如果你连吃饭睡觉,这种可记可不记的内容,都记录下来的话,自然就会觉得写什么都可以,从而产生一种放松感,消除追求完美的心理负担。
· 顺便启动思考
当你在早上记录睡眠时间的时候,也会把昨晚做过的梦,或当时想到的灵感记录下来。与此同时,无意中看到前面记下的想法,也有可能产生新的思想火花。
· 促进深入写作
记录的多了,你可能会发现有非写不可的东西必须付诸笔尖。不是因为感觉强烈才写,“实际上是因为在写才有了强烈的感觉”。
创意的生成
想要产生创意和灵感,首先要明白:创意的本质是既有信息的重组,并不是从无到有凭空造出一个毫无根据的全新事物。
根据每日记录的“流水账”,有以下5个步骤可以帮助你获取创意:
步骤1:收集——积累常识与作为研究课题的知识
步骤2:咀嚼——阅读、回想、深入思考积累的信息
步骤3:发酵——脱离课题,在潜意识层面思考
步骤4:顿悟——创意的诞生,突然之间惊呼“明白了!”“找到了!”
不过,说了这么多记笔记的好处,然而,在数码产品包括储存媒介如此发达的互联网时代,继续在纸上记录笔记还有必要吗?
为此,奥野宣之也在后记里写下了自己的一番思考。
“一个原因是,我喜欢手动手书写和粘贴。而另一个仅次于此的原因是,模拟的方式更能促进思考和创意的产生,即作为本书讨论对象的知识生产活动。再加上‘笔记本可以自由书写,无须向任何人展示’这一私密性,我更喜爱使用笔记本的原因是理性与感性兼具的。”
有道理。虽然各种记录软件,计划及清单app盛行,我还是最喜欢在一张小纸头上记下购物清单、工作备忘等各种To-do List。方便、快捷、不累眼。
不过,尽管本书“煽动力”极强,我仍然要忠告一句: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同一种方法。
像作者这种需要搜集大量信息以激发相关灵感的媒体人,也许事无巨细地连续记十年笔记是必要的。但对于信息需要集中专注,或者非创意行业的人士,也许这样记反而成了没必要的负担。
记得小时候班里笔记记得最详细整齐的同学,在老师那里总是很讨巧,经常被老师夸奖,笔记本也成为同学借阅的香饽饽。但奇怪的是,这种同学,却往往不是班里成绩拔尖的,顶多也只能算中上等。
现在回想起来,也许精益求精记笔记及死记硬背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功夫,他们放在更有效率的学习上的时间自然就变少了。于是,本末倒置,工具变成了目的,结果反而跑偏了。
总之,还是根据个人需要量力而行吧!
相关文章链接:博览群书一定是有技巧的:高效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