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事,是睡觉解决不了的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困扰了你很久的问题,结果睡了一觉之后就轻松解决了?
不管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但我今天想要告诉你的就是没有什么事是睡觉解决不了的,如果有……(我就假装不知道)
为什么很多时候,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会被我们无意中解决呢?
这就要好好说说我们的大脑,在21世纪,科学家发现人的脑子里有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叫做专注思维,一种叫做发散思维。
专注思维顾名思义就是集中注意力,心无旁骛的意思。比如让你记一个很重要的电话号码,你为了记住这个号码,你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号码上,这时候其他信息都被你排除在脑外,不能干扰到你。
在大多数的时候,专注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专注于某一件事。就像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一样,做作业,学习的时候要求心无旁骛,不能被其他事物干扰。
事实证明这种模式对我们学习掌握技能确实是很有效果的。但是专注模式也有他的缺陷,这时候就需要发散思维来弥补。
我们先来看一下专注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对比图。
专注模式就像是一个排列紧密的弹球机,上面排着紧密的橡胶弹柱,就像是我们的神经元,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会自动开启专注模式,按我们神经元排列的规则进行分析问题。
而且水平越高的人越容易发生这样的集中思维,因为他们的脑中有很多现成的解决办法,有什么新问题进来,都会先进入到这些解决办法的特定路线中。
在大多数的时候,我们都可以找到我们想要的答案,但是有些时候我们想要的答案不能并不在这些路径里面,那么不管我们多努力,多专注都找不到答案。
相比专注模式,发散模式中的橡胶弹柱则要松散的多。当我遇到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会窜出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就像一个小球在乱窜,什么区域都有可能到达。
举个例子,比如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我们都知道把两个三角形的斜边拼接在一起就行,那如果是4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呢?
我们的思维模式当然是继续去拼接斜边,拼完斜边发现根本拼不起来。如果这时我们可以从专注模式切换到发散模式,跳出思维定式,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比如数学家张益唐就是在朋友家做客,然后在后院抽烟散步想出的孪生素数猜想。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因为发散模式有个特点,可以在后台无意识的运行。比如你要准备一个很重要的演讲,你已经准备了很久了,这时你打算跟朋友出去走走放松一下,但是你还是会突然的想起演讲的内容。
但这种突然的灵感需要我们先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专注模式下的练习,也就是说你首先得有这个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不然你脑子什么也没有,什么模式都没有用。
所以想要更好的学习解决问题,我们还是要两种模式切换着进行。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或者学习一样技术的时候,我们要调用我们专注模式,来进行大量的练习和重复。
当我们没有灵感,能量快要完的时候,就切换大发散模式,来帮助我们捕捉和吸收新的想法。
就像是砖头和水泥一样,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搭起房子。
下面给大家推荐几种切换方式:
1.运动
2.发呆
3.睡觉
4.看电影
5.听纯音乐
6.冥想
7.洗澡
8.兜风
9.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