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存·周纪·周敬王
敬王,名丐,景王之子也。景王太子寿早卒,少子朝有宠,王欲立之,未果。及王崩,单子刘子立王次子猛为王。王子朝因旧官百工之丧,职秩者帅郊要饯之,甲以逐刘子。刘子奔扬,单子逆子猛于庄宫以归子朝之徒。夜使人取猛、单子出奔。晋人帅师纳王猛于王城,子朝奔楚。猛卒,诸大夫立猛母弟丐为王,在位四十四年,謚法合,善典法,曰敬。
(癸卯)二十有二年春周正月
【书注】《春秋》书:春,王正月尊王且纪岁也。三代民事俱用夏时,但商周以子丑为春正,如后世年节诗书所载,或夏令,或周令。前人谓:如以古地名记郡邑是也。周官月吉,周正月正,岁即夏令。兹亦书周正月以记时焉。是为鲁定公十有二年。
夏四月
秋七月
冬十月
齐人归鲁女乐受之孔子行
【书注】孔子去,而鲁周公之道不复行,即尧舜文武之政不再见。自是治术日衰,非其君皆不足有爲,实圣人之臣,少也。故托始于此。
【附辨】人君代天子民,非有圣德治功不备,而非圣人之臣,亦不足治。春秋时,道在孔子,使久用于鲁。修周公之法,损益适中,辅鲁以藩周,则东周比美于西周矣。故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非更姓改物之谓也。惜定公君臣信任不专。孔子去而鲁衰,周亦以亡。后世不知圣人止是忠臣孝子,稷、契、伊、周辅世致治为其有德。故随时处中助君成功。秦汉而降,君自以为圣人臣。但効其恭顺治道日卑,皆孔子不遇之故也。夫世安得尽圣君,惟赖有圣贤之臣,匡勷致治。故以孔子之去就为世教所系焉。司马公托始于三晋为诸侯,然曲沃为诸侯,周天子命之。其事已在三晋前,孔子删诗存《无衣》已明其义,故弗从之。孔子去鲁,前人书于定公十三年。因前人误认孔子不仕定公,故种种沩谬。按:孔子不仕,乃因阳虎专政之故。《春秋》:堕郈、堕费皆在十二年,盖孔子初年,为贫。而仕委吏、乘田,其时甚早。当在昭公之世,至为中都宰及司寇,皆在定公十九年间。时阳虎已去,子路、冉有仕季,言其贤于桓子,达于鲁君。故颇任之相夹谷,乃相礼,非摄相。十二年,乃摄相。故《公羊》曰:孔子行乎季孙,三月不违言于公。曰:家不藏甲,邑无百雉。遂堕郈、堕费。若非孔子摄相,子路安得而堕郈、费也。受女乐亦在此年秋冬间。及十二月,公围成,弗克,则孔子己去鲁矣。摄相仅三月,安得迟至十三年冬耶。考《春秋》十三年,筑蛇渊大搜于比蒲,使孔子相鲁,何以有此。若如《史记》世家,九年,为中都宰;十年,为司寇,相夹谷;十四年,乃摄相。是孔子仕鲁已经六年。子曰:苟有用我,期月而已。可其仕鲁,固未尝久也,安得至五六年哉。《纲目》书:去鲁于十三年,亦非故正之。
(甲辰)二十有三年春正月
夏,卫公孟师伐曹
秋七月
晋赵鞅入于晋阳以叛
冬,晋荀寅士吉射入于朝歌以叛
自此以下应遵《春秋》记事,但《春秋》因《鲁史》记事。今则不然,故第书侵伐大事关系天下大势者,非敢损益《春秋》也。其所记事,实《春秋传》己详,亦不赘。
(乙巳)二十有四年春二月,楚公子结、陈公孙佗人帅师灭顿,以顿子牂归
《纲目》不如《春秋》之详,然楚擅灭人国而陈助之。
《春秋》故并书以恶之,不可削也。
夏四月
秋七月
使石尚归赈于鲁
天子有归赈于诸侯之礼,第鲁未朝王,亦未助一祭,而归之,赈是为滥矣。
冬十月
(丙午)二十有五年春,邾子朝于鲁
二月楚子灭胡,以胡子豹归
夏,郑罕达帅师伐宋
秋七月
冬十月
列国诸侯皆不书薨,故鲁君亦不书
(丁未)二十有六年春
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
夏四月
秋,齐侯、卫侯伐晋
冬,鲁仲孙何忌帅师伐邾
《纲目》于孔子去鲁后,每年必书所在。然孔子平生出处、年、月,《史记》已不足信。他书妄为臆测,尤非不如阙疑也。
(戊申)二十有七年春二月,鲁季孙斯、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伐邾,取其田。及邾子盟于句繹。
夏,晋赵鞅帅师纳卫世子蒯瞶于戚
晋赵鞅忿卫侯叛晋,借口送蒯瞶入国,实欲并卫。卫人知之,立辄以拒晋。晋谋不遂,遂纳蒯瞶于戚,使其父子相攻。《春秋》书纳书于戚,着其狡也。
秋,八月晋赵鞅帅师及郑罕达战于鐵,郑师败绩。
当时大夫擅兵私相攻伐,无君之至也。
冬,十有一月蔡迁于州来杀其大夫公子驷
(乙酉)二十有八年春齐国夏卫、石曼姑帅师围戚。
按:赵鞅欲并卫,挟蒯瞶以伐卫。卫知其谋,立辄以拒之。鞅计不得逞,遂留瞶于戚,如金人立刘豫之谋,使其父子相攻,并为捍齐鲁诸国。其计狡矣!此齐卫同围戚,为晋赵鞅屯兵于此以败郑。故齐合卫师而围之也。《春秋》书:齐国夏卫、石曼姑帅师围戚,先齐后卫于戚。若敌国然,不以罪辄,以鞅故也。蒯瞶初不知晋计,以为鞅实欲纳之也。故于鐵之战为鞅尽力。既见鞅不实心送己入国,亦知其计矣。故遂居戚而不与辄为难。辄之始也,亦非敢称兵拒父,特以南子在堂父,不敢入。遂藉此久据而当晋师。既退,不逊位以迎父。听其久居于戚,则为忘亲不仁矣。故卫人不以辄之立为非,而冉有、子贡亦不能决正为赵鞅怀奸以构其父子也。及夫子言夷齐之仁,而辄之久据君位忍于忘父为不仁。可见前人未详其情事,而以辄为拒父。以子拒父,其悖显然二贤。何以不知而待于问?愚于《论语恒解》附解:据《春秋》以辨之甚详,此略言其概。
夏,五月鲁桓宫僖宫灾
六月杀大夫苌弘
《左傅》:刘氏、范氏,世为婚姻。苌弘事刘文公,故与范氏赵鞅以为讨周。人杀苌弘,诸侯之大夫敢以王臣为讨,周之衰也。曷有极欤不去其官,以明非其罪也。
秋七月
冬十月,鲁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围邾
邾事鲁谨而三家必欲并之,故书以着其恶。
(庚戊)二十有九年春二月,盗杀蔡侯申
孔氏云:公孙翩弒蔡侯,书为盗贱之。其说大非弒君大恶也。岂容没其名?蔡人弒君,讳言遇盗。夫子亦无从得其名,仍书盗以贱蔡人,然不书弒,亦以病蔡侯也。
蔡公孙辰出奔吴
宋人执小邾子
夏,蔡杀其大夫公孙姓、公孙霍
【书注】辰、姓、霍,三人盖皆有讨贼之志,而无权力者。故书公孙太夫系于盗杀侯申之下,以明其为君而出而死。
晋人执戎蛮子赤归干楚
秋七月
冬十月
(辛亥)三十年春正月
夏,齐侯伐宋
晋赵鞅帅师伐卫
秋七月
冬十月
(壬子)三十有一年春正月
吴伐陈
夏四月
秋,齐阳生入于齐,齐陈乞弒其君荼
冬,鲁仲孙何忌帅师伐邾
宋向巢帅师伐曹
(癸丑)三十有二年春正月
宋皇瑗帅师侵郑
晋魏曼多帅师侵卫
夏,鲁侯会吴于鄫
秋,鲁侯伐邾,入邾以邾子益归
宋人围曹
冬,郑驷弘帅师救曹
(甲寅)三十有三年春正月,宋公入曹,以曹伯阳归
吴伐鲁
夏,鲁归邾子益于邾
秋七月
冬十月
(乙卯)三十有四年春
宋皇瑗帅师取郑师于雍丠
夏,楚人伐陈
秋,宋公伐郑
冬十月
(丙辰)三十有五年春
吴子及鲁侯伐齐
夏,宋人伐郑
晋赵鞅帅师侵齐
秋七月
冬,楚公子结帅师伐陈,吴救陈
(丁巳)三十有六年春
齐国书帅师伐鲁
夏,鲁会吴伐齐,甲戌齐国书帅师及吴,战于艾陵。斋师败绩,获齐国书。
秋七月
冬十月
《纲目》书:孔子自卫反鲁等事,无实据。故不书。
(戊午)三十有七年春
鲁用田赋
夏四月
秋七月
宋向巢帅师伐郑
冬十月
《春秋》因鲁史,故书:鲁会吴、会卫侯,兹以周为主,故不书。又《纲目》书:伯鱼、颜子卒,然伯鱼先颜子卒。考之诸书,皆无确据,盖其年岁不可考。且以周天子为主,故不得书。
(乙未)三十有八年春
郑罕达帅师取宋师于喦
夏,单子鲁侯、晋侯会吴于黄池
楚公子申帅师伐陈
于越入吴
秋,晋魏曼多帅师侵卫
冬十月
(庚申)三十有九年春,鲁西狩获麟
孔子修《鲁春秋》
【书注】孔子因鲁受女乐去鲁,自是不复归鲁。盖本国君臣使之摄相,而因见几远去。即使君臣不以为罪,圣人必不私自即归。况君臣未必遂释然也。及季桓子卒,遣言命康子召孔子。孔子始归鲁,而其年月已不可考。《史记》所载似康子未即召,孔子逐公华等后始以币迎孔子,盖亦不足凭信。故删订等事,不可确指为何年。而《春秋》止于获麟,则书修《春秋》于此可焉。故仍《纲目》书之。本夫子之志,故不言作而言修。
夏四月,齐陈恒执其君寘于舒州
六月齐陈恒弒其君壬,而立其弟骜。孔子请鲁讨之。三家不可。
秋,晋赵鞅帅师伐卫
冬鲁饥
(辛酉)四十年春鲁孟孙邑宰以成叛入干齐
夏,楚伐吴
秋,晋赵鞅帅师伐卫
【书注】征伐天子之大权也,而诸侯及大夫擅兵相攻伐,故必书之。
冬十月
(壬戌)四十有一年春正月卫世子蒯瞶入于卫即位,使鄢肸来告卫,辄奔鲁。
【书注】系蒯瞶于卫,当有卫者也。使告于王,正也。辄不称侯正其名以罪之也。犹系之,以卫原其初不绝之也。
夏,四月乙丑,孔子卒。
【书注】史载朝廷之事例,不书民间。孔子在当时,一民耳。即为圣人,无加于朝廷之礼。此编以孔子为风教之主,故特书卒。不书鲁,非鲁一国之孔子也。
楚公孙胜执其君,而杀公子申、公子结沈诸梁讨胜杀之,楚子复位。
【书注】胜虽因杀子西而作乱,然必先有无君之心。故先书执其君子西不明召胜致乱,故不书令尹书杀,不书诛,从《春秋》也。
秋七月
冬十月
(癸亥)四十有二年春三月,越子伐吴,败之于笠泽
夏,晋赵鞅围卫,齐国观陈瓘救卫,晋师还
秋,楚灭陈,杀陈侯周(《史记》:周作越)
【书注】灭其国而杀其君,无道极矣!故书楚以夷之。
冬十月,晋伐卫,卫侯蒯瞶出奔鄄。卫人立般师而与晋平。
【书注】晋赵鞅因前挟蒯瞶入戚,继而蒯瞶不为之用。父子相安,私自入卫。故挟忿伐之,是屈在晋矣。而书瞶出奔者,瞶返国不修德政。国人逐之,而与晋平。其不君可知,故书奔以贱之,书卫人立般师,又以着其臣民之罪。不言晋立般师,不予晋以擅立君也。
十一月卫侯自鄄入,般师出奔。卫人弒卫侯,立般师。
十二月齐人伐卫立公子起,执般师以归
齐侯鲁侯盟于蒙
(甲子)四十有三年春正月
夏,卫石圃逐起,卫辄自齐复归于位
【书注】起之立也,不由天子与先君,故不书逐其君。陈恒杀齐公族及其大夫鲍氏、晏氏,而自广其邑。
【书注】《史记》:陈恒杀鲍氏、晏氏及公族之强者,割齐安平以东至琅琊,自为封邑,其无君已极,直书其事而恶自见。
秋七月
冬十月
(乙丑)四十有四年春
越人伐楚
左氏侵楚以误吴也。林氏曰:谓使吴人不设备。
夏四月
秋,楚人伐东夷、三夷及楚人盟
三夷,越之属。楚报越侵己之怨,故伐之。
王崩,太子仁立(是为元王)
鲁叔青来会葬
吴伐楚
冬十月
史存·周纪·周敬王刘沅(1767—1855),字止唐,一字讷如,号清阳居士,四川双流县人,乾隆年间举人,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大师于一身的“川西夫子”。从其曾祖刘嘉珍起,即世研易理之学,其祖父刘汝钦,道号金华子,著有《太上删正玉皇尊经》,此书与刘沅注释的各种道经、佛经被收录于其所著的《经忏集成》中。
止唐先生学问渊鸿,以儒为宗,汇通三教精微,遂开宗立派,以槐轩学说鸣世。其宗旨可用“复性”来概括,即是道家的“取坎填离”和儒家的“克己复礼”之义。刘沅一生著作甚丰,现存著作逾两百余卷。收录于卷帙浩繁的《槐轩全书》达一百七十余卷。
史存·周纪·周敬王作者:刘沅
录入:太极生
校对:刘青萍
备注:《史存》是槐轩学派史学著作之一,系止唐先生所著,已收入《槐轩全书》。这次简书平台发布,系网络平台首次公开呈现。欢迎诸贤达多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