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三的年纪,月薪2k,没救了?
最近下班早,一回家就抱着一堆零食追看奇葩说(大叔,我工作量还是很饱和的,你不要误会
)
其中一个辩题引起了我们 90 后巨大的兴趣:你会选择做高薪不喜欢的工作,还是低薪很喜欢的工作?
哪有绝对的喜欢和绝对的不喜欢、绝对的低薪和绝对的高薪,这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可能成立嘛。
有人说,这就好比小时候大人开玩笑问:长大了你是想考清华,还是北大呀?
事实上,清华北大我都考不上,幸好,北大青鸟还可以考虑一下
好像没什么可辩的了,但当我们把这道题还原到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轻而易举就能得出一个参考答案:一定要选低薪很喜欢的工作。
01
从我们一生漫长的时间线来看
低薪喜欢的工作终会让我们收获高薪
◆ ◆ ◆
能让我们喜欢的事情,一定是我们有所了解、有潜力做好、甚至有一些天赋的。
我有一个朋友,从中学开始,作文就被老师拿来当做全年级的范本;后来接触微博,不知不觉喜提 50 万粉丝;现在微信、知乎上也常常能看到他的文章,稿费从刚开始的 30 元一篇,涨到了现在的 1000 元一篇。
谁能想到去年刚毕业的时候,他在上海一家自媒体当编辑,月薪只有 3k。
但因为喜欢,所以不愿敷衍了事,工作在他的心里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因为喜欢,所以当尼泊尔的背包客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当云层之上的飞行员把九万五千公里的绚丽尽收眼底;当大腹便便的商人倚着阿尔卑斯山安能希湖畔的琉璃意境……
当所有人都在鼓吹娱乐、鼓吹消费,他愿意先放弃身体的到达,努力投入 8 小时之外的时间,下班后进行大量的思考、阅读积累、实践尝试,让生活方式变得更加可爱。
现在他写 3 篇文章,就能把过去一个月的工资都赚回来……
你会说,那是因为他喜欢的东西刚好能赚钱啊!就算不能赚钱,又有什么关系呢?
02
就算喜欢的工作带不来物质丰裕
也有好好生活的底气
◆ ◆ ◆
有些人与世无争,扫扫大街就很快乐,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可惜自带非洲人属性(指运气很差),最后居然被机器人取代了自己的岗位。听起来很惨?
可是仔细想想,一辈子能找到一两件自己喜欢的事情,得有多难啊。
大多数人活到老也搞不清楚自己喜欢的究竟是什么。一旦我们能够有所喜欢,疲惫的精神能够有所寄托,干瘪的灵魂能够有所滋养,就已经是天大的欧气了(指运气很好)。
更幸运的是,这份喜欢还有一个匹配的职业,更更幸运的是,这个职业还能被我选择……我上辈子不会拯救了银河系吧!
那还有啥好说的?老天赏饭吃,给了我这样一手好牌,面对低薪很喜欢的工作和高薪不喜欢的工作,当然要选前者,去做喜欢的工作,去感受精神丰裕,去好好生活。
03
商业社会给我了我们好好生活的资本
◆ ◆ ◆
当把喜欢的事情变成工作以后,「喜欢」一定会变味,想好好生活?做梦吧!
小明很喜欢打游戏,一天不去网吧泡两小时,就浑身难受恨不得一哭二闹三上吊。可是当他把游戏发展为自己的职业,一天高强度训练 10 小时,也会浑身难受恨不得一哭二闹三上吊。
▲ 某知名电竞选手
「喜欢」好像确实变味了?
不对,这说明小明不是真的喜欢游戏,他喜欢的是在一天24小时中,花 2 小时完全投入游戏的爽快、痛快感。
这时候,「游戏」只是他枯燥生活的「润滑剂」、乏味生活的「调味品」,并不能被称为「喜欢」。
「喜欢」是投入、专注,是心无旁骛,并且持之以恒。
如果小明喜欢的只是单纯地设计 PPT,而链接资源、拓展人脉这种带有公关属性的工作,他并不擅长。
放在过去,这些琐事很可能成为他工作、生活中的负担。
好在今年已经是 2018 年,当机会找到小明,不必像 1811 年前诸葛亮为刘备「三顾茅庐」于南阳隆中时那般艰难,今天所有人都在互联网织成的这张大网上,「马在家中坐,伯乐天上来」是很平常的事情。
说得这么玄乎,「机会」到底是谁?
机会是商人,是资本家。商业为我们带来的巨大好处在于分工明确、专业化程度高,我们尽管专心去做喜欢的工作,其他的交给市场,交给工作团队,交给商业资本的自然运转,这在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
04
高薪=责任+高危+牺牲≠好好生活
◆ ◆ ◆
掰扯了这么多「低薪很喜欢的工作」的好处,是时候 diss 一下高薪不喜欢的工作了。
薪资是由什么决定的?和老板的关系?学历?背景?专业?对,这些因素都多多少少对薪资有所影响,但根本上,是市场在决定我们的薪资水平。
市场不会关心跑在后面的行业,更不会关心跑在后面的人。
市场愿意给出高薪,说明什么?一是行业跑得快,二是人跑得快。
当我们去做一件不喜欢的事情,难道会跑着去?恨不得让别人把自己拖着过去吧。
可是如果有人拿着大把银子诱惑我们,就不一样了,这个时候不仅要跑,还要像装了小马达似的「突突」地跑。
一旦我们陷入这样一种富有激情、活力的工作状态中,其实我们是被喜悦和满足包围着的。
只不过喜欢的对象从工作变成了钱,变成了物质上的满足。
我们不去指责物质满足的虚荣、无聊,它和精神满足比起来,实在不值一提。
何况,随物质而来的一定是巨大的精神压力。
高薪意味着高危、牺牲、责任,我们以为自己选择的是一劳永逸,其实稍有不慎就会被时代的浪潮拍倒,被 KPI、OKR 压垮。
❶ 高危
在武汉人的记忆里,《知音》杂志占据着重要地位。
《知音》30 年前一炮而红,迅速火遍武汉大街小巷,90 年代后便达到了千字千元的稿费标准。90 年代啊各位!当时普通上班族一年工资也就上千元吧。
千禧年后,《知音》杂志多年稳居国内期刊发行第一的位置,鼎盛一时。当时我所在学校的一位语文老师,离职去了知音,惹得一众老师艳羡不已。
可是,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今天我们再提到纸媒,很难把它和「高薪」联系在一起。
我们能保证现在选择的「高薪」工作,几年、几个月后不会成为「高危」工作吗?
❷ 牺牲
BAT 算是站在时代风口上吧?薪资够高,够风光了吧?光环背后,员工下班高峰点在 22:00 和 00:00,0 点以后公司大楼依然亮得像白天。
中国首富马云,参加央视《开讲啦》节目时却坦言:「我最快乐的时候,是我一个月拿 91 块钱,我当老师的时候。」
直到他宣布将要从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的位置上退下,回去做他喜欢的教育,却用了 10 年时间。
可见,选择高薪不喜欢的工作,我们牺牲了「喜欢」,还有精力、健康等等。甚至,我们牺牲了说走就走的自由,最终会被牢牢地绑架在这个高位上。
❸ 责任
罗辑思维、得到 App 创始人罗振宇,坚持每天早上发 60s 语音,他在自己的一期节目中说,并不是他特别能坚持,而是他被「绑架」了。
刚开始只有 5 个听众,就是他办公室里的 5 个同事,慢慢地,他发现罗辑思维公众号已经有好几百人了。到第三个月的时候,他每天想着是如何放弃,告别早起的折磨。
到今天,罗辑思维已经有上千万用户了。责任在身,哪里能谈放弃?
罗振宇只是不喜欢早起,而那些选择「不喜欢的工作」的人,却要一天 24 小时被工作绑架,身不由己、甚至常常加班到深夜……
居然还好意思和我们谈尼泊尔的火堆、九万五千公里的绚丽、阿尔卑斯山湖畔的琉璃意境?
选择了高薪不喜欢的工作,揣着数十张银行卡,短暂逃离责任,逃离「高危、牺牲」这些负面词汇,怎么能算好好生活?
好好生活没有统一标准,人生也没有标准答案,不同的人会走出不一样的路,但人一定是崇尚自由、崇尚精神的动物,看到这里,相信你已经有了一个参考答案:
选择低薪很喜欢的工作,去感受精神丰裕,去好好生活。
就像林清玄在《平常茶非常道》里写的: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