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生

2016-02-15  本文已影响102人  仙草_实践检验真理

2015年12月份,朋友推荐的一篇文章《如何做好一场分享》,让李笑来老师又重新回到了我的视线中。
随后,我就把李笑来老师发表在微信公共账号上的所有文章通读了一遍,紧接着赶在优惠入伙的截止日期之前加入了“七年”群。

我对这句话的体悟很深。曾经参加演讲俱乐部,我的亲身经历对这两点都完成了充分的验证。

2012年6月份,我听说了“toastermaster演讲俱乐部”。7月-9月期间,零零散散参加几次活动后,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我在10月份加入了这个组织,开始了自我征战旅程。

2013年一整年,我都在为顺利完成10个基础演讲而努力。每准备一次演讲都是在挑战自己的安全舒适区,这个过程既痛苦又享受。
这一年,是我收获丰硕的一年: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哪里,并且知道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改善不足;结识俱乐部里的伙伴,了解“行动学习”,接触到“创新思维方式”;有勇气尝试,并开始独立做自己想做的项目。

2014年、2015年这两年,我将精力重点转移到实践“拆书便签法”提高个人能力。于是,逐渐放弃在演讲投入精力练习。
尽管这两年有缴纳演讲俱乐部的会员费用,然后除了维护会员资格之外,我还收获了什么呢?
似乎只剩下“要不要再做一个演讲”的纠结,以及“计划了要做一个演讲,可惜又没有完成”的愧疚。

付出金钱,可以为我们带来资源。资源没有被利用起来,就不可能创造价值。
唯有行动,才能创造价值,也唯有行动才能够带来改变。

有趣的是,我第一次知道李笑来老师,刚好也是7年前。
那时,他刚刚发表新书《把时间当作朋友》,我有幸读到它,并深受启发。只是,李笑来老师的身份标签是“英语培训教师”,而我从未为英语有过烦恼。于是,我与笑来老师的缘分浅辄于此。

这7年来,我一直在试图寻找学习的“捷径”,因为我莫名其妙抱持着一种信念:

一方面,我认同“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行家”这一理念;另一方面,我又非常厌恶那些需要不断重复、枯燥的事情。以致于,在这7年中,我时常做一些显而易见非常不明智的选择,比如:

  1. 在“打补丁”VS“升级操作系统”中,选择了相对简单的“打补丁”。
  2. 甚至有些时候会放弃“打重要的打补丁”,仅仅选择“打简单的小补丁”。

截至目前,我已经检测到自身操作系统漏洞需要打如下补丁:

在我看来,其实更高效的做法,既不是打补丁,也不是升级操作系统,而是格式化启用更高级别的操作系统。
(所以,我对20年后的人类社会充满向往:人类将与人工智能结合,变身“混血儿”。)

借鉴一下这一风格,我说,最好的读后感只有一个词:

践行

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赋予这些“读后感”以生命。
那些负面、消极、令自己厌恶的感受,用实践去化解它,将化解的方法广而告之教授给更多人。
那些正面、积极、令自己喜悦的感受,用实践去传播它,令更多人享受相同的美好。
如果因为这些“读后感”生发出新的梦想,那就采取行动去实现它,创造自己心之所想的世界。

2016年,放手去做。


[1] 李笑来.新生-前言 (http://b.xinshengdaxue.com/index.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