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爱情故事——牛郎织女

2020-09-10  本文已影响0人  王小谋

写在前面,中国古代有四大爱情传说,迄今仍然家喻户晓: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以及白蛇传。

一代代中国人把对爱情的美好想象和悲情记忆,都寄托在这四大爱情故事里。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经过几百上千年的传播,这些故事被无数次改写,是否已经变得“面目全非”?经过长期的、模式化的解读,这些故事的本意,是否也遭到了扭曲?

如果你不人云亦云的话,认真想想从小耳熟能详的故事情节,一定能够发现很多细思恐极的细节,潜藏在故事的背后。

在说牛郎织女之前,先问一个问题,牛郎是流氓吗?

牛女故事中,都有牛郎盗衣情节

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中国情人节——七夕节的源头之一。论影响力,在四大爱情故事中绝对高居第一。正因为影响力太大,人们对这个故事的感受很容易被正统的解读带跑偏。

在正统的解读中,重心放在了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被天帝/王母无情拆散之上,天帝/王母被当成封建势力的代表。我们一遍遍聆听这个故事,最终激发起对封建强权的厌恶和挞伐之情。

很少人会换个角度想想:在一个极其注重个人道德的国度,一个青年农民偷窥女性洗澡、偷盗女性衣裳的行为,为何居然没有受到批判、反而得到颂扬?

牛郎织女故事搁现在,就是偷窥狂+恋物癖+盗窃犯+非法诱拐监禁少女。就是这样一堆流氓犯罪行径累积而成的情节,却被包装成了凄美的异地恋爱情故事。只能说,中国的民间和底层,对于流氓向来有不同的理解。

在中国,关于牛郎织女故事的版本有很多,但绝大多数版本都有牛郎“藏衣防女”的情节。

在牛女结婚后,甚至生了两三个孩子之后,牛郎都要小心翼翼把当初偷来的衣裳藏起来,不让织女发现,而织女则千方百计想要找回她的衣裳。这件衣裳,相当于织女的飞行器,一旦找到,她就要飞走。

可以看出,织女和牛郎之间并无爱情可言,有的只是胁迫与被胁迫的两性关系。

跟孟姜女的故事一样,我们现在认为牛女悲剧是天帝/王母造成的,其实也是明朝人加工的结果。

明朝以后流传的牛郎织女故事,开始美化这段流氓囚禁少女的恋情,被偷衣服的织女不但不逃跑了,还对屌丝牛郎一见钟情,夫妻男耕女织,幸福美满。而此前主持公道的天帝/王母,这时都成了大反派。

原本难以启齿的一段胁迫式婚姻,经过改写,用封建与反封建的对立模式,成功转移了故事焦点。

用民俗学专家田兆元的话来说,“牛郎织女故事是生育的互助模式(借妇、典妻等),但在伦理方面又是不太好的,所以神话把它掩饰起来,用华彩的东西来展示,对过去的事件进行辩解,从而起到宽容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

牛女相会很喜庆,但没人问过织女愿不愿意  

然而,现代人依然把女牛故事当成爱情故事进行称颂,仔细想想就有点诡异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