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课文主旨文常(四)
2023-03-30 本文已影响0人
旭日老师
9.《鱼我所欲也》作者提出了“舍生而取义”的观点。从开头到“舍生而取义者也”提出本文的论点。作者先讲鱼和熊掌不可以同时得到,一般要“舍鱼而取熊掌”,以这个生活常理为喻,自然地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结论,这也是本文的主旨。
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名轲,字子舆 ,邹国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儒家经典著作,由孟子及其弟子著,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10.《唐雎不辱使命》通过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保全了国土的故事,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揭示了弱国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选自《战国策 •魏策四》。唐雎,战国末期人。不辱使命,意思是没有辜负出使任务。辱,辱没、辜负。《战国策》,国别体史书,西汉刘向所编,共33篇。
11.《送东阳马生序》以作者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亲身经历,勉励当时的马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选自《宋濂全集》。生,对晚辈读书人的称呼。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属浙江)人,元末明初文学家。
12.词四首
《渔家傲·秋思》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选自《范仲淹全集》。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