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爬坑百问

项目管理爬坑百问:规划过程之排除计划中的“延期地雷”(网易项目管

2020-12-10  本文已影响0人  sknfie

概述

在项目管理中, 计划是贯穿始终的重要课题,是各个角色协同工作的基准。
从全局的视角出发,去推进项目整体目标的落地,优化各个角色的协同过程。作为项目经理,你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达成项目目标,而计划是你可以借助的重要工具。

做好计划,避免雷区

计划是“市场需求或发起人的期望”和“团队生产力”之间平衡的结果。 从本质上来讲,计划是用来对焦的!做计划,是个集体对焦的过程。如果我们省去对焦的步骤,就会给后续的执行工作埋下很多“地雷”。在执行过程中,这些“地雷”一旦被引爆,就会把我们的项目拖向失控的深渊。
做计划时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涉及五大常见雷区:

雷区 1:不够具体

第一版计划是这样的:
网课 1.0 升级项目计划于 9 月 18 日提测,10 月 1 日正式上线。
你可能会说,这也太简单了吧?实际上,在程序员自己管理的项目中,这种“一句话式”的计划是很常见的。这份计划规定了提测和上线时间,也算是有了基本的约定。
但是,你还记得我们刚刚对计划的定义吗?计划是一种集体对焦的方式。

好的计划,不仅要给出时间节点,还要给出依据和来源,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对焦。

WBS 工作分解(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WBS 工作分解(Work Breakdown Structure)是我们做计划的第一个标准动作。
作为一个描述思路的规划和设计工具,WBS 可以清晰地表示各项目工作之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团队更高效地管理项目。
WBS 是项目管理领域非常重要的方法。 创建 WBS 的过程,也就是把项目工作按阶段可交付成果分解成较小的、更易于管理的组成部分的过程。
简单来说,WBS 就是“把大象放进冰箱”的过程,在做计划的时候,我们要把“大象”,也就是我们要做的这件事情真正拆解开,明确要分成多少块工作内容,涉及哪些角色和哪些环节的工作项,你需要将工作项拆解到 3 个工作日以内,每项任务都对应到个人。
在跟小勤沟通好 WBS 之后,她很认真地做了改进,以下是她修改后的第二版计划:


WBS工作分解

从这份计划中,我们可以看到,小勤对开发任务进行了详细地拆解,每个人的工作都很明确。你觉得这样很好了,对不对?
No!这恰恰是做计划时最容易忽视的一种“延期地雷”。这份计划,看似很详细,实际上仍然是个任务的集合,没有办法指引我们有效地达到目标。

做计划的方式的转变,背后其实是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
小勤在做程序员的时候,她的目标就是完成开发任务。但当她的职责扩大之后,她本能地将设定目标默认为完成一堆开发任务,她还没有意识到,作为项目负责人,自己还需要做些什么。

雷区 2:不够全面

项目管理是运用当前一切可用的资源,去完成整个项目目标。

这份计划的最大问题就是, 只有任务列表,没有识别关键资源和关键依赖,也没有考虑研发之外其他环节。

这样的计划,无法让我们明确实现目标的关键路径,也无法明确是否可以完成目标以及如何完成。

识别依赖并画出关键路径,就是我要讲的做计划的第二个标准动作,这一步意味着我们开始从目标的角度对资源进行统筹思考。

关键路径是决定项目工期的进度活动序列。它是项目中最长的路径,关键路径的工期决定了整个项目的工期。所以,任何关键路径上的延迟都将直接影响项目的预期完成时间。
明确了这一点之后,小勤又进一步调整了计划,我们来看看小勤做的第三版计划。


进度活动

从图中可以看出,小勤已经把工作流中的先后依赖关系识别出来了,这样一来,关键路径也明确了,这份计划总算有个模样了。清晰了关键路径之后,我们要对其进行持续关注,把关键路径上的风险作为最高优先级应对。
除此之外,在核心部分计划出炉以后,我们还要对项目涉及到的其他合作环节,进行全面地规划和安排,为各个阶段设定合理的里程碑节点,确保考虑周全。
听完我的建议之后,小勤再一次改进了她的计划,把其他合作环节也明确地标注出来了,如图所示:


时间节点
明确了和其他合作环节的时间节点之后,建议使用 Visio 工具,把整个过程可视化出来,让计划更加直观。
时间节点过程

雷区 3:不够准确

修改过几轮计划之后,小勤对于日常排期越发驾轻就熟。她再一次来找我时,情况已经好了很多。不过,她又碰到了一些新问题。
排在首位的是,当计划在执行中出问题的时候,总是会产生很多纠纷,大多是因为大家对一些节点的定义理解不一致,比如什么叫提测,什么叫里程碑完成。

完成标准就是某时间点需要完成的事项列表,或者是应该达到的某项指标(特定水平的 Bug 数量 / 性能指标等)。进度计划中的任何重要时间节点,都应该有一组完成标准。 越早定义完成标准,计划按照期望完成的概率就越大。

以最关键的几个常见时间节点为例,完成标准如下:

雷区 4:没有共识

事先定义完成标准,就好比提前约法三章,会让计划有更准确的指向作用。当我继续深挖小勤的烦恼之后,我发现,她做计划还有个毛病,就是进度计划的文档只在她自己的电脑里,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她只和几个开发口头说过,从来没有以任何公开的方式发布过,甚至都没有发邮件、公告等与全员同步信息,更别说开专门的规划会了。
她只是“做”了一份计划,而不是在“做计划”。这真是个惊人的发现。
其实,做计划本身并不是最难的,真正难的是什么?对焦! 没有达成共识的计划,是不具备任何效力的。
事实上,PM 在召开规划会之前,排期的内容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在全员规划会上,除了对齐信息之外,更重要的是当面达成共识,这其实也是仪式感和承诺的象征,对计划后续的有效执行,是至关重要的。因此, 达成共识并公开透明,就是做计划的第四个标准动作。
对于一些小项目,即便没有全员规划会,我也强烈建议你至少要在确认计划之后,向所有项目组成员,包括项目的所有干系人,发送计划邮件,正式周知,这可以尽早地发现共识的偏差。

雷区 5:不够即时

计划就像冰箱里的酸奶,即时的,才是有效的。虽然定计划是个谨慎的过程,但我们也需要看到,计划绝不是固定不变的。
在整个项目周期中,由于随时会可能出现变更,加上对估算的不断细化,做计划永远是个反复修正、渐进明晰的过程,我们要对计划进行持续地跟进与调整。重要的是,每一次进行调整,都要确保项目中的每个人知道当前的计划是什么,调整计划需要怎样的决策过程,都需要谁参与决策。而及时调整变更,就是做计划的第五个标准动作。
你需要注意的是,与进度计划有关的任何变更,都需要提交给项目管理人员,最好由团队中对应功能小组的成员(该功能模块涉及的策划、设计、开发、测试)及其他相关干系方共同里程碑完成:质量已经达到适当水平(如不存在 P0 及 P1 优先级的 Bug),可以上线发布,或者可以开始下一个里程碑讨论,明确计划变动可能对各方造成的影响,最终做出决策,并公开告知所有项目组成员。

总结

做计划的五大雷区都介绍完了,针对这些雷区我们给出了做计划的 5 个标准动作,分别是 :

参考

《网易一千零一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