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读后感
《药》是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被纳入了中学课本。
这篇小说,主要通过华老栓为给儿子小栓治病,去买人血馒头的经过为开头,引出了革命者夏瑜牺牲的前后经过,表达了作者对国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感情,和对革命者夏瑜的崇敬之情,读后深有感触。
01、人物特色鲜明,各有特点
文章出场的人物很多,各个阶层的都有,他们各具特色。
最先出场的是华老栓一家,他们是底层劳动人民的代表,愚昧,麻木,勤劳,善良,靠经营茶馆生存,小栓一直没有说话,通过动作和老栓夫妇的行为,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重病之人的形象。
接下来,在茶馆里,各色人物先后登场,有驼背五少爷,康大叔,花白老头,还有20多岁的年轻人,用白描的写法,刻画了不同的人物性格。
康大叔是个刽子手,心狠手辣,欺压人民群众,说话粗鲁,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花白胡子老头是见风使舵的人,先是问夏瑜这孩子是谁家的,后又说打了这种东西,有什么可怜的?说话前后矛盾。
20多岁的年轻人,当知道夏瑜的狱中的表现后,很气愤,说夏瑜发了疯……
夏四爷和阿义虽然没有出场,但是,通过康大叔的描述,看到了他们残忍,无情的一面。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写,衬托出了夏瑜高大的革命者的形象,他坚贞不屈,视死如归。
文章最后出场的是夏瑜妈,她思想麻木,不了解儿子的所作所为,看到花圈以为是儿子显灵,是一个愚昧无知的劳动者形象。
鲁迅先生通过描写他们的穿衣打扮,精神状态,说话语气,内心思想,展示了不同的人物性格。
02、文章的环境描写细腻,很好地烘托出气氛
文章一开头写的是华老栓去买药时,早晨的景象。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
这段文字交代了买药的时间,人物,环境,一下子把读者带入到一种让人感到压抑和凄凉的氛围里。
在文章的最后,鲁迅先生也是以环境描写作为结尾:
“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
他们走不上二三十步远,忽听得背后“哑——”的一声大叫;两个人都竦然的回过头,只见那乌鸦张开两翅,一挫身,直向着远处的天空,箭也似的飞去了。”
这段文字的环境描写让人感到死气沉沉,枯草,乌鸦,周围死一般静,哑——”的一声大叫,两个上坟女人,既写了清明时节天气的情况,同时也让人想到底层人民暗无天日的生活环境。
结尾景物描写与开头的后半夜的天色形成了呼应,如果说开头写的是黎明前的黑暗,那么结尾写的是通往光明的道路,遥远而漫长。
鲁迅先生为我们描绘了上世纪20年代初期的中国社会现状,文章笔法犀利,人物刻画深刻,环境描写很好地衬托了主题。
读罢文章,在为当时底层人民的愚昧,麻木,感到痛心的同时,也提醒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