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铺子电视剧想法

劝君更尽一杯酒,尔晴做你女朋友

2018-08-24  本文已影响88人  网易王三三

同时期出现的“高贵妃做你上司”、“纯妃做你闺蜜”、“魏璎珞做你情敌”,和它比起恶毒来,都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

为什么这么说的?

因为这个角色明面上是富察皇后身边最得力、最善解人意的大宫女,背地里却挑拨离间、落井下石。不仅横刀夺走了魏璎珞的爱,还用计间接害死了皇后。

似乎什么好事都不能让尔晴掺上一脚,免得横生枝节。

做的坏事太多,直接导致观众们对角色都真情实感了起来。

比如微博用户@行尸走肥肉发起了一个对女朋友说“其实我觉得尔晴很可爱”的大型直男作死活动,截止今日已有上万名为人一身正气的女友用言语和实际行动表达了对这个想法的生理性排斥。

微博@行尸走肥肉 截图

一时间,形形色色的尔晴表情包在微博和朋友圈刷了屏。

用脚踩着的、拿刀驾着的、拿枪指着的,为了对付尔晴,网友们算是用上了十八般武艺。

“ 全世界晚安,尔晴除外;七夕快乐,尔晴除外。”

看这副要把尔晴大卸八块才能泄愤的架势,虽然有些于心不忍,但想想惨遭下线的富察皇后,还是忍不住偷偷点赞。

短短数日,“尔晴”就成了坏女人的杰出代表。

这场由网友自发的“尔晴全网批斗会”声势过分浩大,就连饰演者苏青都专门为此开了条微博,供网友们发泄吐槽,可以说是求生欲满满。

我只是个做演员的老太太

我不是容嬷嬷

因为出演了反派角色,导致演员本人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影响,这并不是只在尔晴的扮演者苏青身上发生的个例。

比如元祖级清宫剧《还珠格格》中的容嬷嬷,仗着有皇后的宠幸,嚣张跋扈、心狠手辣。

针扎紫薇的一幕,可谓是一代90后00后们共同的童年阴影。

容嬷嬷的角色是深入了人心,但这可苦了饰演者李明启老师。

有次李明启老师打车,结果上了车,司机知道乘客是饰演过容嬷嬷的演员,竟然真情实感地想拒载。

“我要是早知道是你,我根本不拉你,你真的气死我了,我差点没把我们家电视砸了,我儿子差点没把我们家床跳塌了,你太狠了,太狠了。”

我倒要看看,是谁想拒载我?

在现实生活中被误解都是常事,李明启老师去菜市场还被人扔过鸡蛋,直到现在还有人误以为李明启老师是个会把人拖进黑屋子里扎针的狠角色,让这个在现实生活中是个会喂养流浪宠物的慈祥老太太哭笑不得。

甚至《还珠格格》在台湾地区播出后,台湾记者都和李明启老师分享:

“李老师我跟你说啊,我们现在在台湾吓唬小孩子,都不讲大灰狼来了,都讲容嬷嬷来了。”

李明启私下是个再和蔼不过的老奶奶啊

另一位童年阴影的扮演者冯远征老师,也逃不开相似的命运。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的家暴医生安嘉和,一个有暴力倾向的心理变态,冯远征老师的精彩演绎把这个角色的喜怒无常表演地淋漓尽致,以至于多年之后提到这个名字还是会起一身鸡皮疙瘩。

因为表演太过真实,冯远征在路上还被人指认说是“打人的坏叔叔”。

真情实感地绝不止小朋友,有次冯远征在饭馆吃饭,被一身正义感的东北大妈打了脑袋不说,还被东北大妈义正言辞地警告“以后别打老婆”。

甚至在电视剧播出期间,他的岳母还打电话来,问自己的女儿有没有被家暴。

但最好笑地还是时隔这么多年,每次提起家暴与反家暴,冯老师还是屡屡躺枪。

国内观众熟悉情节,一人躺枪造福大家就算了,但为啥巴西的家暴也要 wuli 冯远征老师出镜?

这么想想,幸好“童年三大心理阴影”剩下的最后一个黑衣人,不是三次元里真实存在的人,不然 TA 走路上分分钟会被群情激昂地认真观众们扒了那层黑衣的皮(大雾)。

是我演技太好

还是你入戏太深

不仅仅是中国观众会入戏太深,国外观众真情实感起来也异常可怕。

比如 HBO 出品的神级美剧《权力的游戏》中,饰演背叛者奥利的演员布雷诺克奥康纳,在角色背叛了主角之一琼恩雪诺后,演员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死亡威胁,这个00年出生至今也只有18岁的男孩,也只能无奈地表示:

“当全世界的人说要杀了你的家人,你就是不能(把这些话)太放在心上”。

从制造剧情冲突、催化主角成长、丰富故事内涵等多方面考量,反派是一部作品里不可或缺的存在,只有正派角色的故事通常是无趣的,有时反派反而会让故事异常地出彩。

他们多是主角的头号劲敌,危险地蛰伏在暗处,当镜头打向他们,连 BGM 都会变得沉重起来。

比如在《这个杀手不太冷》的最后一刻枪杀了莱昂的恶警史丹菲尔,就是那个让小女孩玛蒂尔达无家可归,被迫住进里昂家,却又让他们生离死别的大反派。

这个疯狂杀戮前还要神经质地放古典乐的黑吃黑警察,谁能把他和魔法世界里让无数哈迷落泪的教父小天狼星联系起来呢?

而观众们对反派角色乃至于对反派角色背后演员的这种憎恶感,实际上来自于一种叫“审美移情”的心理过程。

心理学家艾尔伯特.艾里斯(Albert Ellis)认为,我们对他者的同情,一方面是出自于他者的遭遇与我的遭遇有类似情况。另一方面,则是主观上把自己放到了他者的位置上,引发设身处地的比拟,从而不自觉地产生类似的情绪反应。

对于观众来说,他们对反派角色如此之愤怒,不是因为他们有过类似被欺压背叛的经历,就是他们将设身处地把自己放到了被欺压背叛的处境之中。

这种愤怒太过于强烈,以至于他们模糊了虚构与现实的边界,把对角色的喜恶转嫁到了演员的身上。

就像打游戏输了以后,气愤地砸电视机一样

说到底,这些让我们恨得咬牙切齿的角色们,我们应该感谢他们背后的人。

要不是他们,现实生活中怂到连插队都不敢怼的我们,怎么可能一股气血涌上脑门撸起袖子就想打人?

所以下次就别砸臭鸡蛋了,还是砸座奖杯比较合适。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