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治理
党的十九大对保障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全党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以更大的力度、更有力的措施推进社会建设。
为此,首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新的历史条件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是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做到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是要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
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首先要建设教育强国,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二是要保障就业,党和政府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三是保障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有序,四是保证社保覆盖, 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三是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 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党和政府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因此要合理确定目标,集中整合资源,强化责任落实。
四是共建共享共治
安全是人的基本需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 党的十九大提出打造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要求,强调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 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 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一是要建设公共安全体系,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升全社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二是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加快实现建设集约化、联网规范化、应用智能化。三是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综合运用思想引导、教育感化和心理疏导等多种手段,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四是建设社区只体系,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必须完善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健全城乡社区的服务功能和管理功能,引导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群团组织等各类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