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西投资理财

我假装学会了投资

2017-08-05  本文已影响2人  泽西_

事情的开始是这样的:某天我问起一位资深私募从业,我说你觉得现在应该怎么配置才能让自己的金融资产跟上GDP的大部队呢?我的这位好友微微一笑,说道:你这个问题提得好,但是没有什么意义。我一愣,心说:“哎呀,怎么我没钱的事实竟然被他看穿了,糟糕,看来是自取其辱了……”然后朋友慢悠悠地说:首先你得搞清楚投资课本里重复了教育N次的α和β到底是个什么玩意,我们再来接着讨论……
于是带着困惑的我就开始在知乎上搜刮答案,哗啦一下,搞笑的、严肃的、自带嘲讽的答案全部跳出来了——结果就是我看到现在也没能明白这两个指标到底对我投资什么东西有啥帮助。

假装投资.jpg

常言道兰室久居,不觉其香,那么在投资的氛围来说,我的成长环境属于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具体说来,我的母亲大人常年执着于无风险利率的投资,嗯,也就是往银行里存定期。我的父亲呢,则是乱世避险工具的收集强迫症——以至于我家里长期堆满了各种古玩、字画和每次坐都硌得后背生疼的中式红木家具。呐,很明显股市和楼市的暴涨暴跌对我们家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很自然,我打小也没太关注中国的股市,上大学前我对股票的认知仅仅停留在知道这玩意可以到交易所换钱这么肤浅的面上。
业界传说股神巴菲特的股市启蒙源于8岁时国会议员的父亲领着他在纽交所兜了一圈。我的启蒙大概是大一上经济法时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股票是什么吗?然后在黑板上大笔一挥来了一张K线图,由于时间太久,细节基本已经回忆不上了,只记得老师的金句: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真正开始进入市场则是四年后的2013年。从跟买、看盘、看财报,再到选个股、挑入场时点,折腾了将近一年,结果算下来,只挣了不到一个点。接着时间就来到了2014年的夏天,那个曾经被众多财媒称为慢牛起点的时刻。上证指数仿佛被酷暑点燃了牛尾,蹭蹭地往上蹿。有意思的是,这时的我身体抱恙无法操作,只有零星的一点仓位。但即便如此,三个月下来依旧斩获了50%以上的收益。

知乎截图.png

“亏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只是运气好赢了,然后就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经过将近一年的疯涨,指数这头蛮牛终于撞上了南墙,纵横市场二十年的王者阿玛尼先生也身陷囹吾。而我这个被指数冲昏头脑的小屁孩则早早在春季的一波ALL IN追高中腰斩出局,没有被全面“割肉”。此时的我因为空仓的百无聊赖,已经开始煞有其事地捧起投资圣经《证券分析》和《聪明的投资者》研读。
书中对各种金融衍生品及投资工具的详尽阐述打开了我仰望投资窗口的大门。债券、信托、外汇、期权等等复杂的概念被塞入我金融知识贫瘠的大脑海马体。“价值投资”、“和时间做朋友”这样的理念逐渐感染了我,那种杀红眼踩着秒针抢筹码的短线操作对我好像失去了吸引力。一时间思绪万千,在问自己,投资的快乐何在呢?究竟是收获真金白银的那一刻?亦或是庆幸自己终于学会读懂市场的那一天?

来自股神的凝视.jpg

这个问题直到今天我仍然没有答案。不过我想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的名言似乎可以回答一部分:就算你把我全部家当都拿走,衣服扒光扔在撒哈拉大沙漠。只要有一只商队经过,不久之后我又是百万富翁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